鉛鉛不絕,禍禍無窮。鉛水風波愈演愈烈,受影響屋邨居民求一口乾淨食水而不可得,鬧得人心惶惶,原來鉛禍無處不在,食水固然受到污染,許多食物也不例外,特別是本港食物安全標準寬鬆,法例落後,港人無時無刻不受到鉛毒的威脅。

多年前浸會大學研究發現,十一個本地蔬菜樣本含鉛量超出歐盟、澳洲等國際標準,有的甚至超標近兩倍,但由於含鉛量仍低於本港標準,港府若無其事,置之不理。實際上,本港針對食物重金屬含量的法例是一九八三年訂立的,早已不合時宜,不管是蔬菜和水果,還是奶類和肉類,安全標準都遠遠落後於其他國家和地區,有的含鉛量甚至比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的標準寬鬆六十倍,連內地也不如。港府○七年曾表示會參考國際標準,制訂一套全面、清晰和適用於本港的食物安全標準,食安中心更於一一年成立工作小組,惟四年過去了,至今依然毫無進展,有小組成員甚至坦言不知道要檢討法例。

食安中心聲稱過去數年已研究本港的情況,採集樣本,進一步探討一些建議標準的可行性,希望早日完成草擬工作云云。其實正如學者指出,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的標準經過實踐檢驗,早已證實可行,若本港有意與其接軌,根本不需要四年時間。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這是顯而易見的道理,港府沿用三十二年前的法例而不思進取,證明他們根本沒有將食物安全放在心上。事實上,正因為本港法例落後,漏洞多多,才頻頻發生食物安全事故,尤其是內地及台灣有毒食物氾濫成災,香港更是避無可避。從蘇丹紅和孔雀石綠,到三聚氰胺和塑化劑,再到坑渠油和劣質豬油,每當兩岸爆發食物安全危機,香港都無法幸免,而且每次都暴露出法例和監管方面的漏洞,惟港府一味小修小補,從來沒有認真檢討整個監管制度。面對日益嚴重的食物安全危機,內地當局尚且知道與時並進,逐漸收緊標準,唯獨港府墨守成規,數十年如一日,簡直匪夷所思。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最近台灣發生懷疑由三文治引發的食物中毒事件,香港也受到牽連,先後有近百名市民中招,再次為食物安全敲響警鐘。值得一提的是,不少中毒人士是從網上訂購三文治,顯示本港對網購食物的監管依然一片空白。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承認,現時法例對網購進口食物的衞生規定較寬鬆,將研究及檢討有關條例。事實上,隨着電腦及智能手機日益普及,網上購物愈來愈普遍,不僅衍生食物安全問題,也引起不少糾紛。消委會數字顯示,去年涉及網購的投訴達五千四百多宗,較前年激增七成,涉及金額二千萬元,可見加強對網購的監管已刻不容緩。

見微知著,本港食物安全標準寬鬆,修例一拖再拖,正是港府胡混度日、得過且過的見證。在鉛鉛不絕的今天,港人除了自求多福,還能指望誰來把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