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階層流動性,簡稱社會流動性,指由一個社會階層走到另一個階層。社會階層大致分為草根階層、中產階層、富豪。社會流動性可分為向上流動和向下流動兩種,假定在開放型社會,單憑個人努力可攀上更高社會階層。可是,現實會受性別、家庭背景、社會關係等影響。

香港年輕人面對樓價高企、同輩學歷競爭、經濟欠活動等,很難單憑個人努力改變社會階層,特別由草根階層提升至中產階層,藉以改善生活素質,讓他們對前途感到灰心。

中國年輕人面對社會流動性更複雜,社會公平性有待改善,內地有所謂官二代和富二代,他們憑藉父母在官場、商界累積的人脈與資源優勢,很容易成為管理階層。而單憑知識沒有人脈,很難在事業上有突破,提升社會階層,社會欠缺流動性,故年輕人容易對社會有不滿。

青年學歷上升,收入有跌無升

青年的工作收入中位數比全港工作人口為低;而且其劣勢在這十年間惡化,似乎更多青年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同時,他們在勞動市場上沒能獲得更高報酬。

非學位教育無助提升收入

相對於全港工作人口,青年的收入比率亦全面下跌,擁有預科及非學位大專教育程度(如副學士、高級文憑等)青年的收入中位數大幅下降。

非每個大學畢業生都能進身中產職位

政府統計處的數據顯示,經理及行政級人員和專業人員等職位的升幅,在九十年代中期之後近乎停頓,實際上只有輔助專業人員職位有所增長。

香港青年社會流動重點:

本港年輕人失業率不算高,但青年接受高等教育卻陷於薪金沒有上漲及難向上流的困境;青年可從事中產職位的機會減少,教育程度提升,未能為他們在勞動市場上帶來更多優勢。

教育的未來方向:

雖然大學畢業風光不再,但是青年多讀一點書比提早投入勞動市場為佳。香港現在希望要逐步疏解青年「上位」問題,最終還是要從教育入手,例如適量擴大大學學額,令更多青年人有獲得大學學歷的機會。

政府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例如擴充資助大學學額,更要避免低下階層子女為了升學而欠下一身學債。在副學士或高級文憑這一水準,除了要為同學提供更廣闊的升學階梯之外,還要顧及未能或不會晉升大學者是否能「學以致用」。

昔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