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上映的內地電影《港囧》最近相當紅火,作為賣座電影《泰囧》的續篇(不是續集,因故事是全新的),內容大概描述主人公與小舅因不同目的來港,期間因兩地文化差異發生連串趣事。顯而易見,這又是一部主旋律之作,而且不易處理,各打五十大板,難免兩邊不討好,褒這邊貶那邊,又可能加深兩地矛盾,如何在走鋼線中取得平衡,甚考導演功力。當然,公路電影要拍得沉悶還真不容易,大家抱着「得啖笑」的心態消磨時間可也。

這裏想說的不是電影本身,而是內地民眾在陸港關係上態度的轉變。眾所周知,《泰囧》主要笑料來自主角《波叔出城》般的少見多怪,如果《港囧》沿着這種思路,說明內地朋友們完全可以用自嘲態度對待香港,那可是自信和有底氣的表現。

還記得多年前經典電視劇《網中人》塑造出阿燦這個經典角色,一度成為內地來港人士甚至整體內地人的代名詞。究其用法,其實是調侃多於蔑視。多年過去,內地經濟飛速發展,輪到香港人成為「港燦」。坦白說,這個稱呼還帶點不甘心,有點「仲唔威畀你睇」的味道;港囧則不同,輕輕鬆鬆渾不當一回事,所以說是自信的表現。相反,港人稱呼內地人,由「阿燦」到「蝗蟲」,後者充滿必欲去之而後快的仇恨,一來二去,此消彼長,兩地關係的變化,盡在不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