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熱浪逼人,身體缺水或被「乾煎」,都有機會引發缺血性中風。私人執業神經外科專科醫生熊偉民指出,雖然秋冬才是中風高發期,但外國有研究顯示,長期於戶外工作、缺乏水分、「忽冷忽熱」出入冷氣及戶外溫差大的地方,都會增缺血性中風風險。曾有從事工程業、身體狀況一直良好的中年男,因籌備展覽,四日無休息,加上極少飲水,疑因此引發缺血性中風,靜脈三成閉塞,需即時服薄血藥才「保住命仔」。熊偉民提醒市民要時刻補充水分,亦要控制「三高」。

夏日到沙灘難免「乾煎」,市民應吸收足夠水分,以防不適。(資料圖片)

熊偉民指,缺水、「忽冷忽熱」都可致中風。

腦中風分出血性中風及缺血性中風,前者屬腦出血爆血管,後者屬血塊栓塞引發中風。熊偉民表示,本港每年平均確診二萬五千多宗中風個案,寒冬氣溫急降一向是中風高發期,高血壓、血脂及血糖水平亦是中風高危因素。

治療須把握黃金三小時

不過,少部分缺血性中風個案,可因長期缺水或強烈溫差引起。他引述美國有研究指出,若一天內有五度華氏氣溫落差,因中風入院的機會增百分之六。他相信,當人體處於缺水狀態時,血濃度上升,若血管已積存血栓,更易誘發缺血性中風。

熊偉民早前臨床接觸一名年約四十歲的工程業人員,本身沒有高血壓、糖尿、肥胖等高危因素,卻忽然有天頭痛暈倒,手腳不能活動自如。醫生安排各種檢查,顯示病人屬典型的缺血性中風徵狀,腦主靜脈三成栓塞,但原因不明。幾經翻查病人病發前情況,相信與病人「趕工」四天,期間「冇飲水」有關。患者接受薄血藥治療後康復理想,料下月可復工。

中風患者若於三小時內用薄血藥溶解血栓,有助增加治愈機會。熊偉民提醒,三高患者應避免出入冷熱溫差大的環境,亦應避免飲「凍冰冰」飲品,尤其啤酒、烈酒;長期戶外工作人士,如司機或地盤工人,謹記補充足夠水分,或可飲用含礦物質飲料。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