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今年確診兩宗本地登革熱感染,反映病媒白紋伊蚊漸趨活躍。食物環境衞生署昨公布六月誘蚊產卵器指數顯示,全港指數比五月急升四個百分點,八個地區指數達警戒水平,當中深水灣及淺水灣分區的指數最高。部分分區已有七月指數,當中沙田圓洲角指數高達百分之二十六點八,比「六月之冠」的深水灣及淺水灣更高。今年首宗本地登革熱患者居住的大圍,七月最新指數亦比六月高超過五個百分點。

食環署昨公布,六月全港白紋伊蚊誘蚊產卵器指數,由五月的百分之七點七上升至百分之十一點七,顯示白紋伊蚊在社區孳生情況普遍。四十四個監察地區中,八個的指數高於百分之二十的警戒水平,分別是深水灣及淺水灣、尖沙咀、跑馬地、大埔、馬鞍山、上水、圓洲角及粉嶺。指數達百分之二十四點一的深水灣及淺水灣分區,蚊患較嚴重的地點分布深水灣道、淺水灣道、壽臣山道東及壽山村道附近。

食環署指時值雨季有利蚊子孳生,本港必須繼續保持警覺,預防登革熱傳播。跨部門滅蚊應變機制已在蚊患指數達警戒水平地區啟動,除定期滅蚊,亦加強清除公眾地方的潛在蚊子孳生地,於積水內施放殺孑孓劑。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