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所降曰災,人之所致曰禍。本港公共衞生危機一浪接一浪,鉛水風波還在發酵,瑪麗醫院又爆發霉菌感染殺人事故,可見人禍往往比天災更可怕,衞生官僚麻痹大意,監管敷衍塞責,令人擔心更多更大的亂事還在後頭。

瑪麗醫院已有五名病人感染少孢根霉,當中兩名病人死亡,另一人情況嚴重,僅過去三周已有兩宗感染個案,顯然事不尋常。院方緊急抽驗枕頭、床單、被子及衣物,結果在已使用的樣本中發現三成一含有霉菌,未使用而含菌的比率亦佔一成八,可見霉菌幾乎充斥全院,微生物專家袁國勇甚至形容醫院已出現爆發情況。為院方提供被服洗滌服務的深灣工場證實為霉菌源頭,該工場為多家公立醫院及診所提供洗衣服務,令人擔心其他醫院也是危機四伏。

正如專家指出,洗衣房的清潔程序明顯出了問題,例如床單和衣物未乾透,引致霉菌孳生。霉菌對健康人士影響不大,但行動不便的重症病人因免疫力弱,容易受感染,而且後果嚴重,因此清潔程序必須極之嚴謹。儘管院方聲稱,已即時停用有關洗衣房及為病人更換床單衣物,並成立獨立調查小組調查洗衣房在哪個環節出錯、研究減低被服病菌量的方法等,但這些措施無非賊過興兵,要是當局沒有完善監管制度,即使有再多的建議和指引也於事無補。

誠然,醫院本來就是一個病菌充斥的地方,衣物難以做到百分百無菌,但正因如此,更不能掉以輕心。出事的洗衣場本來由懲教署營運,一直未聽聞發生甚麼事故,但不知何故,三年前醫管局改由外判營運,結果種下禍根。眾所周知,外判投標是價低者得,為了節省成本,營運商往往以犧牲服務質量為代價,而當局將工作外判後,連監管責任都一併外判,對洗衣場操作不聞不問,對衞生品質漠不關心,發生事故就難以避免。可以說,兩名病人死亡,正是死於當局不監不管,疏忽大意。

近年來,幾乎每個政府部門都有工種外判,美其名曰節省成本,提高效率,但事實證明,沒有完善的監管,再好的制度都會荒腔走板,何況當局推出外判的原意只為推卸責任。事實上,瑪麗醫院過去亦曾發生霉菌致死事件,由於藥廠生產的藥物被污染,導致八名病人死亡。當時衞生當局也是煞有介事成立委員會調查,口口聲聲要加強對藥廠的監管,但風頭過後一切打回原形,藥物事故依然不絕如縷,可見當局的檢討如水過鴨背,沒有多大意義。

香港正值多事之秋,單是食水含鉛風波已鬧得一發不可收拾,繼多個屋邨「中招」後,本報又驗出深水埗榮昌邨食水含鉛超標,當局亦得出相同結果,不得不擴大抽驗食水範圍至二○一一年後落成的屋邨,事件已演變成管治危機。說來令人唏噓,自佔領之亂後,整個社會彷彿中了邪一般,諸事不順,亂象頻仍,香港步向衰落,福地變為亂地,恐怕已成定局。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