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剛看完上周電視台有關創科局的論政節目,聽着正反雙方陳述。三年前科技局首次上台,那時「互聯網+」、「工業4.0」概念仍未流行,雖然科技仍在發展,但香港因爭拗而令時間彷彿停頓了。

其中一位反對者是筆者十分尊敬的老行尊,他說因為創科局未具有明確目標。另一位是IT界選委,說科技局架構太小,更指有前線人員說倉卒成局,故而反對。如普通市民有此疑惑尚可理解,但兩位智者也抱有懷疑卻不多做點實事,則令筆者心痛與不開心。記得去年五月,筆者在立法會資訊科技及廣播事務委員會聽過他們的類似觀點,今天若有人仍斷言倉促成局,這是甚麼道理?他們何不展示業界領袖風範,幫助社會達成共識?

根據政府統計處的《香港——資訊社會》,二○一三年,香港的資訊及通訊科技業的增加價值約一千四百億元,佔以基本價格計算的本地生產總值百分之六點六,約十三萬人從事相關行業,佔總就業人數百分之三點五。若把創新及科技計算在內,其所佔的GDP份額、涉及的就業人口只會更多。

互聯網專業協會早前建議,香港可考慮成為環球電子商貿結算樞紐中心,藉深圳的創新科技能力及香港的自由貨幣兌換,配合兩個機場及多個港口的物流優勢,一同在跨境電貿發揮所長。在一三年有使用互聯網的工商機構為七成半,有一成半工商機構曾透過網絡提交訂單,百分之四工商機構曾透過電腦網絡獲取訂單,是發展電貿的好基礎。有研究機構預期,今年全球電子商務市場規模已達一點八萬億美元,明年可望突破二萬億美元。科技發展不留人,我們還有再等創科局慢慢成立的青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