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黃金七十二小時」是處理危機的成敗關鍵,那麼港府這次處理屋邨鉛水風波顯然相當失敗。事件爆發已超過一個星期,當局連問題出在哪裏、污染源頭何在也不清楚,遑論盡快化解危機,重建市民的食水安全信心。

自啟德啟晴邨爆出食水含鉛量超標醜聞,風波愈演愈烈,房屋署首次證實啟晴邨焊接物含鉛量高達五成,不僅有其他屋邨中招,連銅鑼灣聖保祿醫院也可能出事,可見事情愈挖愈深,不知伊於胡底。危機不斷擴散,全城人人自危,受影響居民更是惶惶不可終日,昨日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出席荃灣區議會會議時遭數十名政黨及地區人士包圍,群情洶湧,場面混亂,就是民怨持續升溫的警號。

顯而易見,鉛水風波已由民生事件演變成政治危機,若無法盡快平息,勢必成為港府另一個管治炸彈。特別是區議會選舉將於年底舉行,政黨乘機造勢,窮追猛打,有人要求立法會動用特權法徹查,有人向廉政公署舉報,有人向申訴專員公署投訴,有人要求港府將「全城清潔大行動」改為「全城驗水大行動」。水危機政治化已是無可避免,港府勢必陷入更大的被動。

平情而論,當局不是沒有想辦法拆彈,甚至可以說使盡渾身解數,又擴大屋邨驗水範圍,又安排居民驗血,又向屋邨派水,又設專組調查,更日日開記者會解畫,可謂疲於奔命,狼狽不堪。問題是,這些補漏措施都是治標不治本,不僅解決不了甚麼問題,也無法釋除居民疑慮。歸根究柢,當局一日無法找出污染源頭,今次風波便無法平息,有關官員天天出來解畫,姿勢大於實際,說得好聽是補鑊,說得難聽根本就是做騷。

最令人反感的是,港府沒有反躬自省,反而一味迴避責任,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聲稱會依合約追究總承建商責任。沒錯,公屋食水出問題,總承建商固然責無旁貸,但難道港府沒有責任嗎?興建公屋有既定監管程序,房屋署需要驗收,水務署更要抽驗水質,當局的把關工作難道只是走過場?事實上,當局作為監管者,公屋發生食水危機,無論如何都難辭其咎。

說到底,當務之急是盡快找出問題源頭,追查哪些樓宇可能中招。常言道,治疾必先去病灶,要根治食水安全危機,必須找出污染源頭,究竟是預製組件、水喉安裝還是其他程序出問題,當局必須盡快查明真相,否則,只會如盲頭烏蠅般亂衝亂撞,添煩添亂。正如有人指出,家家戶戶都有食水喉,公屋爆出食水安全醜聞,私人樓宇也未必安全,今次也許只是問題的冰山一角,如果當局無法揪出元兇,全城都會陷入危機之中。

一節見則百節知,屋邨爆出鉛水風波,不僅是水務工程的一次警鐘,也是整體樓宇質量的一個警號。港府宣布成立檢討委員會,全面檢討公屋品質、物料及工程的監管程序,這固然是應有之義,最怕雷大雨小,風波過後又不了了之。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