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間無論是外遊還是留港,潛水探索海底世界都是熱門的消暑活動。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林冰提醒市民,若身體下潛速度過快,水壓增加,人體內密閉空間例如關節的體積會縮小,周邊軟組織為了填補空間會腫脹,甚至出血,稱為「潛水症」,一般不會致命,但若「上水」太快,血液中過多的氮氣可隨水壓改變而變回氣體,有機會堵塞血管,有如中風一樣,生命會有即時危險。他呼籲市民,潛水前必須接受專業訓練,潛水期間要做足每個安全步驟,以免樂極生悲。

潛水前必須接受專業訓練。(資料圖片)

林冰指曾爆肺的人不適宜潛水。

林冰稱,潛水時環境壓力的改變可以令身體出現不同徵狀,但並非人人反應相同,一般不建議有心臟病或肺部有問題的人士潛水。曾發生俗稱「爆肺」的氣胸人士,若潛水時再度氣胸爆肺,會形成「張力性氣胸」,心臟被壓向沒有穿破的一邊肺部,令兩邊肺同時受影響,隨時喪命。

健康的市民亦可能因下潛或上水的速度不妥,令身體出現反應。常見的潛水症發生在潛水員身上,他們上水後有牙骹痛、關節痛、耳痛等症狀。原因是物理定律,當密閉空間的環境壓力上升,氣體容量下降。關節、中耳內有很多氣體,當氣體縮小時,旁邊的軟組織、血管會腫脹起來填補空間,造成疼痛。潛水員休息一段時間,一般可慢慢復原。

上水速度亦要注意,林冰解釋,壓力增加令氣體溶解度上升,血液中可能溶解比正常分量多的氮氣,有機會出現類似喝醉的感覺,稱為「氮醉」,需要慢慢升上較淺水的地方。即使沒有出現「氮醉」症狀,若身體從水底上升速度過快,溶解了的氮氣變回氣態,可令血管栓塞,稱為「減壓症」。若主要血管栓塞,等同中風,可於短時間內喪命,或造成永久性傷害。

需入高壓氧氣艙

林冰說,治療減壓症需要盡快進入高壓氧氣艙,減少血液中氣體栓塞的體積,及透過高壓純氧替換出患者血液中過多的氮。他強調市民潛水前必須接受專業訓練,不論在本港還是海外潛水,事前應先搜集附有高壓氧氣艙設備的醫院資料,萬一發生意外,可及時應變。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