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晴邨爆發的「鉛水」事件愈鬧愈大,同邨又牽出退伍軍人症。鉛水事件善後是當務之急,調查與追究責任是隨後跟進,其實追究已無法補救飲落肚的水,是否有問題須醫療方面跟進。廣而追源,還有多少屋邨有類似問題雖尚未知,但肯定是大範圍事件。

近年公共安全事件頻發,有毒食品、亂用藥品、社區疫情等,今次食用水問題,也打破了以往放心飲用的宣傳。事件頻發,固然每次事件都有應急處理,有些還處理得較好,但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終究有隱憂,還有甚麼隱患未爆亦不知。政府應當深入查考一系列公共安全事件背後的體制性因素,挖而改之。

就表面成因估計有兩點值得關注:一是外判機制。近兩屆政府突出的「改革」,是萬事皆外判,是行政精簡還是財政節省且不論,效果就值得質疑,價低者得的效果是服務下降或材料劣質,顯示競標制度與服務優質難以兼得,是不是好體制,要不要堅持,確值得系統來一番評估。

二是外判制度缺乏監管。過往服務外判後,政府出了錢就一了百了,不管不問,否則何以出事總少不了爭拗。正如鉛水事件,外判工程進行中監管、工程完竣後政府盡責核查驗收都有問題,足見各環節跟進亦未必足夠。公共安全問題持續爆發,不系統解決實不能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