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文憑試放榜,今年雖因考生減少,入大學競爭程度稍為紓緩,但絕大多數考生望門興嘆的情況依然沒有改變,中學畢業生出路狹窄的問題依然沒有改善。年年都有大批年輕人感到前路茫茫,這既是現實,也令人無奈。

表面上,今屆文憑試喜訊不少,一方面考生成績不俗,不僅誕生十一名狀元,其中三人更是八科優異的「超級狀元」,且有多間中學首次上榜,躋身「狀元學校」。另一方面考生人數下降,連帶考獲入讀大學最低要求的考生人數亦報跌,平均每二人競爭一個資助學位,競爭程度稍見放緩。然而有人歡喜有人愁,當部分考生為有望跨入大學門檻雀躍不已,當摘星狀元接受眾人的歡呼和掌聲,絕大多數考生正為大學路斷而失望,為前路茫茫而徬徨,他們的困境又有多少人關心?

今屆文憑試的考生約七萬四千人,其中二萬五千人考獲入讀大學資格,而資助大學學額則維持約一萬二千個,即使考生人數有所下降,被拒諸門外的仍有數萬之眾,可謂幸運者少,失意者多。

香港教育只培養少數精英,卻製造大量失敗者,一直備受詬病。儘管當局提供不少另類選擇,副學士、基礎文憑、高級文憑等課程愈開愈多,五花八門,但眾所周知,這類課程質素參差,泥沙俱下,不少學生報讀只是無可奈何的選擇而已。更何況,在教育商品化下,副學士等課程學費不菲,許多學生未必學有所成,反而背上一身債。當然,家庭條件許可的可以到海外升學或報讀本地自資學位課程,家庭條件不允許的便只能望天打卦,不知何去何從。

雖說條條大路通羅馬,但今日的選擇實在不多。昔日香港百業興旺,機會處處,行行可以出狀元,即使不能升讀,投身社會一樣有機會一展所長,甚至可以白手興家。可惜的是,今日香港經濟結構單調,出路狹窄,尤其樓價租金高企不下,窒礙各行各業發展,連不少大學畢業生也朝不保夕,遑論跨不進大學校門的年輕人。可以說,名落孫山者年年皆有,如今分外徬徨,只因他們處身的不再是生氣勃勃的社會,而是死氣沉沉的城市。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搬出「牛頭角女車神」李慧詩的故事,叫學生不要過早定成敗。沒錯,人生不應以一試定成敗,問題是香港一潭死水,上升階梯斷裂,到底能誕生多少個李慧詩呢?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當局投資教育口惠而實不至,以致年年製造大批無法擠進大學窄門的「失敗者」,正是青少年問題不斷惡化、社會怨氣持續升溫的主要原因。多年來各界不斷要求增加資助學位,港府不是充耳不聞,就是虛應故事,令人莫名其妙。

說到底,香港的真正問題不在於是否增加大學學位,而在於經濟結構愈來愈單調,就業選擇愈來愈少,上升階梯斷裂,跨代貧窮成為常態,憑努力闖出生天的獅子山時代早就一去不復返。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