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在食水含鉛風波中的處理手法令人慘不忍睹,先是百般否認,後來查證屬實,賴無可賴,才急急補鑊。可惜,簡單如派水安排都做到一團糟,不是「大細超」就是太孤寒。其實樽裝水所費無幾,每戶派多兩支又何妨?總好過引來怨聲載道吧。

更為人詬病的是,當局上下一心迴避總承建商的責任問題。沒錯,現時還未有證據證明「喺香港造嘅喉無事,喺香港以外地方造嘅喉有事」,但反之亦然,當局何不乾脆檢查內地預製組件?那樣便一清二楚。如果當局連查都不查就將責任推落水喉匠使用的焊接物料上,這是無論如何難以服眾的。

再說那些食衞局官僚企圖淡化事件,大說風涼話,不是指鉛超標不是一百、一千倍,飲用兩年並無大問題,就是說現時鉛超標情況跟許多地方比較不算嚴重,如同在居民傷口上灑鹽。正如專家指出,食水根本不應該亦不可以含鉛,即使未超出世衞標準亦不能接受,何況超標幾倍?如果每天飲用鉛水是無問題的事,不如由這些官僚向大家示範天天飲用吧。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今鉛水源頭還未找到,啟晴邨又在食水中發現退伍軍人桿菌,簡直禍不單行。說來奇怪,近年新落成的政府建築物相繼發現退伍軍人桿菌,繼政府總部後,早前九龍灣郵政中心一樣有人受感染,到底是否跟建築物料有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