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屋食水含鉛風波愈鬧愈大,被房屋署指為罪魁禍首的水喉匠透過本報呼冤,表明接駁入屋的喉管非他負責,且所用物料事前全部經過房屋署驗收,事後亦得到水務署證明水質合標準,要他一人食死貓絕不公平云云。

很明顯,事件就算不是跟水喉匠完全無關,也肯定不會是他個人責任,當局極速開名,並不尋常,實有搵人祭旗之嫌。如果水喉匠所言屬實,出事喉管屬內地預製組件,那問題根源便出在內地供應商及工程承建商,而房屋署驗收馬虎亦責無旁貸,怎麼可能求其交個人名了事?

最匪夷所思的是,房屋署署長日前在記者會上竟連中資承建商的名字都不敢公布,還以「驚讀錯名」為由搪塞,這是甚麼道理?難道中資背景便可獲優待?運房局局長張炳良事後還砌詞狡辯,聲稱公開水喉匠名字是應傳媒要求,簡直賴得就賴,傳媒由頭到尾只問及誰是承建商,源頭是甚麼,何時有要求當局公布水喉匠名字?這根本是無私顯見私。

現在最令人擔心的是,該類劣質預製組件還用到哪裏,水喉匠指數量無法估計,意味着遠遠不止當局公布的五個屋邨。加上預製組件全部入牆,除非把整幢大廈拆掉重起,否則怎麼可能根治問題?回歸後香港烏煙瘴氣,基建愈起愈貴,用料愈來愈差,現在還含毒,難道這就是中港融合的必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