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水含鉛風波愈演愈烈,衍化為政府部門及承辦商互相卸責,互相指摘,簡直醜態百出。事件暴露房屋署現行監管制度粗疏兒戲,漏洞百出,更令人擔心事件只是冰山一角,萬一當局為追趕建屋數量而犧牲質素,勢必後患無窮。

當局昨日召開跨部門記者會,就啟晴邨水慌問題解畫,可惜未能找出污染源頭,醜聞卻愈揭愈多,愈揭愈臭。當局承認啟晴邨五月份曾驗出食水含退伍軍人症菌,但一直秘而不宣,若非今次水污染事件,當局可能繼續隱瞞下去,市民也會繼續蒙在鼓裏。事件足以證明,當局並沒有從高鐵隱瞞醜聞中吸取教訓,依然是瞞得就瞞,拖得就拖。而更令人震驚的是,相關水喉承辦商經辦的工程除了已公布的五個屋邨,還有中文大學的學生宿舍以及政府合署工程,食水同樣有被污染的風險。

事實上,啟晴邨是首個使用預製組件的試點屋邨,而啟晴邨已是兩年多前入伙,期間陸續有屋邨落成,如果啟晴邨的食水含鉛量超標是由預製組件引起,那麼使用同類預製組件的屋邨亦難以幸免。有政黨爆料稱,至少有十五個屋邨由同一承辦商處理,懷疑事件涉及有人偷工減料,要求廉政公署介入調查。醜聞正在鬧大,令人感覺有如無底洞,一旦追查下去,將有更多人及機構捲入,也可能有更多見不得人的醜聞曝光,當局如何善後,是政改後的一次嚴峻考驗。

但令人失望的是,當局至今仍力圖淡化事件,企圖撇清關係,大事化小,蒙混過關。水務署堅稱公開水喉匠姓名沒有問題,更提出「屋界」、「天面」等專有名詞,力證水喉匠必須負責。而食衞局官僚則輕描淡寫,指食水含鉛量超標兩、三倍,情況依然比其他國家好,這簡直是在受影響居民的傷口撒鹽。正如專家指出,食水理應沒有任何鉛才是真正標準,即使沒有超出世衞標準亦是不能接受,何況超標兩、三倍?如果同樣情況發生在官僚自己身上,他們還有可能如此輕鬆嗎?

近年港府施政亂象叢生,尤其在基建方面,不是延誤超支,就是質素下降,啟晴邨入伙僅兩年已鬧出食水鉛超標醜聞,不能不令人懷疑是當局趕工建屋而監管粗疏所致。當年圓洲角及天頌苑爆發短樁醜聞,正是為了趕工而犧牲質素,加上有承建商為節省成本而偷工減料。無可否認,本港房屋問題不斷惡化,公屋輪候冊大排長龍,當局加快建屋是應有之義。然而,重量的同時更要重質,今次事件已為房屋質素敲響警號,當局再不吸取教訓,隨時鬧出比當年短樁事件更嚴重的醜聞。

香港正值多事之秋,亂象叢生,不僅政治局面一片混亂,甚至連食水都不安全,令人唏噓。不管怎麼說,食水是生命之源,亦是市民每天不可或缺的最重要一環,不論問題出在哪裏,市民健康實實在在面對威脅,當局必須正本清源,除了做到有責必問,更須引以為鑑,確保建屋及食水質素,保障市民健康。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