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日前到北京「小述職」,據說朝廷大員和他談得最多的是如何搞好香港經濟與民生,「政改問題」應該沒甚麼好說的了。

政改泡湯後,還對此有興趣談論的是香江反對派,但引不起社會反響,社會各界已冷待政改。因為大家知道,至少今屆政府、未來兩年不會再啟動政改,講多無謂。反對派之所以一有機會還要嘮叨不已,那是要沒話找話說,表示自己的「存在」、「不忘初衷」云云。

反對派只充當反對黨角色,不負責社會管治和執政,對經濟、民生不負責任,因此,對「後政改」香江府衙呼籲聚焦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也完全可以愛理不理。當然,他們在口頭上不會和香江府衙、CY對着幹,因為區議會選舉、立法會選舉就要到來。為了選票,他們也要嘴巴上唱唱關心經濟和民生的高調,只是香港這些年來的選舉文化並不關心經濟與民生議題。各黨派和參選人士的「參選政綱」,經濟、民生方面都差不多,選民們看不出有啥分別,也不相信各黨派議員在立法會對經濟、民生問題有甚麼獨特表現。

在香江現有制度下,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只會是特區政府和行政長官的事情,只有他們要真正「着緊」,朝廷對他們也抓得最緊。當然,建制派議員必須支持行政長官、特區政府依法施政,朝廷要求他們對此在立法會無條件配合。然而,責任畢竟不在他們身上,對經濟民生搞不好,要捱板子的只會是行政長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