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症室是與死神競賽的地點,中毒、自殺、火災、海難……命懸一線的傷病者在千鈞一髮之際送到急症室搶救。香港急症醫學會出版書籍「生命邊緣的守護者-急症醫護最前線」,回顧本港重大災難事故,讓市民了解急症最前線工作分秒必爭。急症科醫生兼主編鍾浩然說:「成日有人話急症室等五、六個鐘,其實如果真係急症,從來唔會等。」學會希望透過出版書籍,令公眾更正確使用急症服務,切勿濫用。

鍾浩然表示,香港急症醫學會首次出書,介紹急症室的知識及故事。

在災難事故中,緊急醫療隊在現場按傷勢,以顏色將傷病者分類。(受訪者提供)

飛行服務隊的飛行醫生在急症醫學中擔當重要角色。(受訪者提供)

香港急症醫學會今年成立三十周年,首次出書,回顧急症室與港人同步走過的大事。鍾浩然指出,自九三年發生蘭桂坊人踩人事件,本港公立醫院才引入災難應變小組機制。啟動最多醫院同時應變的事故,是二○一二年南丫海難,三十九人死亡,九十二人受傷。當時五間公院接收傷者,四間啟動了相關程序。

災難事故對急症室、現場救援是重大挑戰。南丫海難當日有份擔任現場緊急醫療隊的急症室醫生張健碩,亦於書中撰文,提及當晚近十艘消防船和水警輪泊岸,每次把一至數十名傷者送上碼頭,有人昏迷、有人重傷、有人驚魂未定、有人急問家人情況。他當時按傷者的受傷程度,以黑、紅、黃、綠分級。黑色代表已經死亡,不需搶救;紅色需即時急救及盡快送院;黃色沒有生命危險,但需要盡快治療;綠色情況穩定。

2000年始有飛行醫生

急症醫學亦不限於急症室,救護員、飛行服務隊在急症醫學中擔當重要角色。鍾表示,飛行服務隊在二○○○年開始有飛行醫生隨搜索隊出發,到山區、海洋提供即時救援,全賴澳洲回流的吳民豪醫生為本港引入飛行醫學。書中亦回顧這段醫生起飛的歷史。

急症科醫護工作爭分奪秒,守護病人生命,是普羅大眾常接觸的專科,但亦最易被誤解。鍾坦言:「個個來得急症室都覺得自己好嚴重,但客觀事實未必係咁。」他說,急症室資源緊張,希望公眾更理解急症醫學工作,正確使用急症服務。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