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近日的議會新聞,心中百感交集。背負着民意代表而進身議事堂的議員們,本該事事以民為本,為廣大選民爭取應有權益而發聲;但近年香港的議會文化日見偏離正軌,只見議事堂上日日上演為出位而出位、為反對而反對的戲碼,不禁暗忖,尊貴的議員們究竟抱着怎麼樣的心態踏進議事堂?是為了香港好、市民好,還是為了增加自己的見報率?

良好的溝通加上完善的協商,是一個政府穩健發展的必備元素,可是近年香港議事堂充斥着謾罵叫囂的噪音,甚至雜物橫飛、議員擅自離座拉橫額、舉紙牌、不對事只對人的種種惡言攻擊!議事堂上的反對聲音振振有詞地狠批,敢問議員們,彼等事事搞對抗的姿勢,就能令香港穩步前進嗎?如果將責任隨隨便便的諉過於他人,那一而再的「拉布」,令重大政策難以暢順執行,這又是誰之過?這幾年政策屢受阻撓,最終受苦的,不就是百姓嗎?

回歸以來,中央一再強調讓香港維持固有穩定發展的重要性,在許多重大的經濟、民生問題上,都實實在在的作出適時讓步,可是持反對意見的議員在「逢中必反」的心魔作祟下,究竟有沒有想過自己的應有使命?

以創新及科技局撥款遲遲未獲通過為例,推動本地科技發展,除了能提升香港產業層次,有效進一步鞏固經濟穩定發展,同時為年輕人締造更多發展平台,造就更多機會,讓新生代在不同的科技範疇發展所長,對香港百利而無一害,但偏偏撥款審議幾經商討仍未能順利批出。科技這碼子的事,愈早起步就愈能拉近跟「早發者」的距離,撥款一事在議會中一再遇挫,這究竟是誰之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