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冬季容易感染流感、哮喘、鼻敏感,有註冊中醫師表示,患者應趁夏季接受三伏天灸治療,以「冬病夏治」的理論,針對冬天易發作的病如哮喘、鼻敏感或流感,提早在夏天作預防性治療,可減低冬天的發病率。「三伏天」是一年中自然界氣候陽氣最旺盛的時節,通過該特定節氣,針對大椎、肺俞、腎俞等穴位,激發體內陽氣。明天(13日)就是三伏天的「初伏」,亦即「夏至」後第三個庚日。

夏季「三伏天」進行天灸治療,可以「冬病夏治」。

今年三伏天貼藥日子

香港防癆會中醫診所暨香港大學中醫臨床教研中心註冊中醫師陳曉萼表示,每年可以進行兩次天灸治療,夏季進行的是「三伏天灸」,以防治冬天常見的疾病為主;冬季則是「三九天灸」短期內激發陽氣,調整經絡氣血。近年本港曾有對照組研究,結果發現病人完成「三伏天灸」六個月後,出現哮喘徵狀而在睡夢中醒來的機會由兩成七下降至一成四,流鼻水、打噴嚏都由一成八減至百分之八,整體有助減輕鼻敏感、提升免疫力,甚至婦科經痛、流感都可預防。

有效改善虛寒體質

三伏天是以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是「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是「末伏」。陳曉萼指,在陽氣最盛的時節進行天灸治療可溫陽益氣散寒,減低病發風險。治療對過敏性鼻炎、支氣管哮喘、腹瀉、胃痛、手足冰冷等屬虛性寒性體質者,都有療效。

天灸療法會運用溫熱的藥物如白芥子、延胡索、制甘遂、丁香、制附子等製成狀似朱古力粒的藥物,藥物貼敷於大椎、肺俞、腎俞等相關穴位上,可減輕哮喘或過敏性鼻炎的徵狀;若治療痰嗽、易感冒或保健作用則取穴定喘、大椎、頸白勞;腸胃病則取穴胃俞、肓門及肝俞。

成人貼藥時間約一小時,兒童貼半小時,期間會感到紅腫、發熱、痕痛,甚至起水泡;治療期間需禁食寒涼生冷食物,也要避免進食牛肉、燒鵝等「發物」,長遠亦應避免吃生冷食物。陳曉萼又提醒,兩歲以下幼兒、孕婦、嚴重糖尿病及高血壓、正在感冒或哮喘發作都不宜接受天灸治療。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