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香港興起了一陣「本土風」,在政客和激進組織鼓吹下,本土意識日漸蔓延。然而這是具歧視性的,本土派抗的並非廣義的外來人,而是內地人。這種滿懷忌憚、故步自封的封港心態嚴重阻礙中港合作,既損人也不利己。

與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街道上常可見到一句標語「來了,就是深圳人」。深圳包容性很強,現時實際人口估計超過一千八百萬,當中具深圳戶籍的則低於四百萬,即外來人口實際上成了深圳的主體。由於這種人口結構上的特質,深圳的本土意識遠低於國內其他省市。

基於地緣因素,深圳往往是中港合作的理想夥伴。更有趣的是,香港跟深圳的優劣剛好互補。香港是法治完善、自由開放、廉潔高效、訊息流通、融匯東西的國際都會。雖然深圳在若干領域上落後於香港,但當香港被指創新力不足時,深圳則被中國社科院評為國家最具創新能力的城市之一。香港強於國際聯繫,深圳則充分掌握內地市場,在「一帶一路」下,深圳既能是國人借助香港走出去的門戶,也可是在港外商投資進駐內地的通道。

按「一帶一路」的布局,廣東自貿試驗區將借助與港澳地區的深化合作,積極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經濟,肩負「一帶一路」建設排頭兵的角色。深圳前海蛇口片區位處深圳西部,毗鄰香港,對外交通發達,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據點。但有別於長三角、京津冀或成渝城市群,粵港澳深度合作涉及不同體制碰撞,在一國兩制下,粵港澳之間的合作既要顧及國家發展的一致性,也要尊重彼此的獨立性,所需協調較一般規劃複雜得多,協商也須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進行,不是光靠統一規劃就能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