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二十二歲理大男生日前疑因學業問題自縊身亡,筆者得悉後甚感心痛,正當花樣的生命就這樣離開人世。近年香港大學生的壓力問題及自殺事件有所增加,僅今學年就有五宗大學生因功課壓力自殺,這個數字令人心驚也心痛。在競爭激烈的社會,學生的壓力倍增,面對功課壓力、學業期望,有些學生無法自我調節,一時鑽牛角尖,選擇結束生命。

功課是學生首要的壓力源,這些壓力引發一系列心理問題,如抑鬱症、焦慮症,在全球都愈來愈普遍。賓夕凡尼亞州立大學的大學生心理健康中心,近期的一項研究調查了全美十萬多名大學生,發現一半以上到校園診所就診時提到焦慮問題。而美國大學健康學會的年度全國調查顯示,近六分之一大學生在過去一年曾被診斷為焦慮症或因焦慮症接受過治療。

上述慘劇令人反思,我們對學生的壓力問題是否太過忽視,沒有積極應對?學友社今年的調查顯示,文憑試考生對壓力的自我評估平均分為七點四分(最高十分)。然而,很多學生和家長都忽視心理健康問題,當壓力愈積愈多,學生隨時會因無法承受而崩潰。

外國許多大學會開展一系列活動幫助學生,例如治療犬減壓法、捏塑膠泡泡法、發放壓力工具盒等,這些都不失為好方法。學生首先要自我調節減壓,例如可以通過運動及塗色等。家長應與子女多溝通交流,可即時發現子女的情緒問題。學校可以普及相關心理健康課程,建立心理諮詢中心,定期與學生對話,減壓室可幫助學生發洩消極情緒,還可以開發相關手機應用程式,幫助學生進行心理認知測試,並能直接聯繫心理治療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