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人物要有政治研判及政治勇氣帶領市民去爭取政治、民生訴求,如研判錯誤就該承擔政治責任,有時太多政治計算,甚至是隨風擺柳,褪軚的時候只會自食惡果,事有巧合類似情況於後政改時期出現,白鴿黨超級區議員何俊仁一如所料,決定縮沙不進行辭職觸發變相公投,旋即被同道人暗批無心、言而無信。

何俊仁縮沙不辭職,當中有多少是政治操作及向現實低頭的成分,答案不言而喻,據稱何俊仁的縮沙理由之一,是社會無足夠支持及信心進行公投,加上今次有時間限制,未來有多場選舉等,希望該黨集中力量做好選舉。

善忘是政界中人的通病,回想今年一月初,何俊仁在政改方案仍未出爐前,突然拋出於政改方案否決後辭職,政圈消息指,有人當時曾稱辭職公投旨在延續雨傘運動精神,但最不能承認的內在原因,其實已考慮選舉因素,事關選擇政改表決後辭職的其中一個因素,是希望補選日期可貼近年底的區議會換屆選舉,一來為該黨區選造勢,二來迫使其他泛民為該黨「抬轎」。

有人說,今次明顯是白鴿黨支持辭職公投一派有政治誤判,以為後政改仍可主打政改問題,事實上,政改爭議持續近兩年,已令人感到厭倦,相反回歸經濟、民生是主旋律,當然遇上政策疏漏,又傾又砌是合情合理。

即使真的盤算要再打政治牌,政改否決後,政治現實上亦無氛圍有成功把握,首先如辭職公投的議題是重啟政改五部曲,未來兩年成真的機會基本上等於零;再說如果是修改《基本法》,事實擺在眼前,民陣只是將之成為其中一個副題訴求,也引起不少爭議。

再說政治上同樣是「執輸行頭慘過敗家」,公民黨創黨成員湯家驊投下政改反對票後,不足數日話辭職就辭職,相比之下,何俊仁拖拖拉拉半年,由開始信誓旦旦,到最後縮沙「走數」,是「雷聲大、雨點小」的典型例子,道德力量一去不復返,加上何俊仁早已放風,由棄選屯門區議會到可能要再披甲上陣,凡此種種一時一樣,白鴿黨中人要於下次再取信於人,非一時興起的政治動作,似乎真的不知從何說起,認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了。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