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認知障礙症長者自理能力有限,本港料有約十萬名患者,佔本港長者總數約一成,有患者家屬批評現行安老政策未到位,且社區照顧服務針對性不足,資源錯配,政府資助的日間護理中心服務猶如託管性質,治療成效不大,難配合居家安老目標,恐日後患者病情轉壞時,家居照顧者將力有不逮。有認知障礙症服務機構估計,隨人口老化,患者將不斷增加,甚至每三人即有一人「中招」,促港府盡早規劃適切服務及調整安老政策。

蔡太(中)指,其母七年前確診認知障礙症,現靠外傭貼身照顧,憂慮母親病情惡化,照顧上恐力有不逮。左為蔡生。

蔡太稱母親已屆八十多歲,因病失去自理能力,如大小二便需人協助,溝通時只能以單字回應,需二十四小時貼身照顧;加上父親亦見老邁,遂聘用外傭照顧兩老,但她憂慮倘母親病情再變壞,外傭亦難以照料,「好似插喉咁,我哋好難做到。」其夫則批評政府資助的日間護理中心缺針對性,聚集大批不同病患長者,無按病情分類,對外母的病情無甚幫助,「乜都無做過,只係由朝到晚搬來搬去!」

倡院舍設專區照顧

認知障礙症協會總幹事李雅儀解釋,認知障礙症病情不可逆轉,惟「如果配合到適切服務,病情唔會跌得咁快」,故針對的專門服務,宜設感官訓練等恒常活動,「唔係淨係提供一日三餐咁簡單」。院舍方面,她倡議騰出空間以劃分專區或專門樓層作照顧認知障礙症院友之用,人手編制要配合,並訓練具相關知識員工。她又指港府應重新調整或部署現存安老政策,「未爆煲前應及早籌謀。」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