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癌症是香港頭號殺手,○三年患癌新症有二萬一千二百多宗,至一二年增至二萬七千八百多宗,十年間升三成。人人聞癌色變,但腫瘤科醫生指,目前未有一種癌症可單靠驗血所得的「腫瘤指標」作準。市民切勿因單一指數「高咗」而自亂陣腳,應選可靠及準確的檢查服務。

蘇炳輝(左)介紹旁邊的生化免疫儀器,只需病人五毫升血液,便可做多種檢查。

幾種常見癌症有所謂「癌指標」,主要靠驗血取得。惟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蘇炳輝指,非癌症患者的指數亦可能偏高,故即使驗血發現有問題,市民亦不必過分擔心,更別貿然接受治療或檢查。如大腸癌的腫瘤指標為CEA,但除患癌外,吸煙、肺炎、腸臟過濾性病毒都會令CEA升高,臨床上近半CEA偏高病例,最後只屬虛驚一場。

大部分腫瘤指標用於評估癌症復發風險及治療成效,市民不宜胡亂解讀。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張寬耀稱,國際上針對不同癌症各有認可篩查方法,包括大腸鏡檢查、針對肺癌的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乳房X光造影檢查、栢氏抹片檢查和HPV測試,市民應選擇合適的檢查項目。

香港綜合腫瘤中心總監潘冬平指,市民對癌症檢查及治療服務有需求。港府推出的大腸癌篩查服務,亦須公私營醫療配合。癌症由檢查、確診及治療需跨專科團隊進行,故本港需要更多一站式的癌症治療服務。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