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改表決,建制派的烏龍表現很失體面,但從中亦見,政改否決後還原初衷,中央推動香港民主前行的誠意無可懷疑,反對派都沒法以陰謀論論定政改。反而反對派由議論到否決,讓人看到政治的刁難與作對。主要在於反對派執着於「公民提名」或「國際標準」,虛無的目標從一開始就站於不可調和的對立立場,使政改淪為無結果、無意義的爭論。

由於矛頭直指政改框架,反對派抗爭的目標就越過特區政府指向中央,導致政改反枱之餘,也與中央失去互信,不論有心或無意,政治上狠玩了中央一把,彼此互信能否修復遂成懸疑。這斷然不是政治高明,而是政治自殺。

泛民內部出現分裂,從另一角度反映了明理的人對走偏激路線不認同。泛民中有許多做律師的,應曉得分辨八三一框架到底合不合《基本法》?正直的敢於認同,造假的明明是也指為非,回到其所謂「真普選」口號。「公民提名」、「國際標準」、「袋一世」這些假命題,怎麼可能成為與中央可談判的議題?泛民內真心追求民主、普選的人,勢不齒與拿假命題作政治目標的黨友同路,道不同不相為謀,是分道揚鑣的根源。

現今政改否決已成事實,未來反對派民主路怎麼走?是要「真普選」一條路走到黑,抑或反思應否換軌開車,將成市民揚抑、黨派盛衰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