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紛紛擾擾十年間,世事何嘗不強顏。」古代詩人對生活的無奈與悲嘆,正是今日港人心情的寫照。香港政治爭拗不休,紛紛擾擾十多年,市民感到厭倦,社會需要喘息,主流民意呼籲改善經濟民生,然而在泛政治化的今天,這點卑微的願望能否實現,實在令人難以樂觀。

政改之爭落幕後,立法會財委會昨日召開三節共六小時會議,審議十一項民生撥款,雖然進度依然緩慢,但總算沒有再出現拉布鬧劇,結果一口氣通過了多項議題,可謂遲來的平靜。民生無小事,港府寧願押後創新及科技局撥款申請,優先處理其他民生項目,無非希望爭分奪秒,追回進度,盡早落實惠民措施。事實上,如果不是港府妥協,調動議程,個別反對派議員必定還會繼續拉布,創科局撥款固然不可能過關,其他民生項目也只能望天打卦。

正所謂,樹欲靜而風不息。正因為香港爭拗不休,內鬥內耗,才會導致經濟停滯不前,民生每況愈下。政改後的首個民調顯示,四成九人對政改方案不獲通過表示失望,三成八人表示不失望;對於港府表明集中精力發展經濟民生,近八成人贊成,當中最多人認為首要解決房屋問題,其次是經濟問題及貧富懸殊。沒錯,政治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政改通過也好,不通過也好,市民都要繼續生活,搞好經濟民生才是當務之急,亦是民心所歸,港府希望與立法會建立新型合作關係,促請議員放棄拉布,專注經濟和民生,就是基於這個考慮。可惜的是,反對派不僅對港府的呼籲不屑一顧,對市民的心聲同樣置若罔聞,至今依然糾纏於政治議題,既要求重啟政改五部曲,又要求修改《基本法》,可謂咄咄逼人。最諷刺的是,有反對派政客一方面騎劫議會阻撓施政,一方面批評港府「重鬥爭、輕民生」,這難道不是惡人先告狀嗎?

行政機關和立法機關的關係本來應是既互相制衡又互相配合,近年卻變成既互相扯皮又互相拆台,難怪香港烏煙瘴氣,日益沉淪。有人算過一筆帳,單是上個年度,立法會因拉布而浪費的公帑就高達二十五億元。姑勿論這個數字是否可靠,立法會不務正業,最終受害的必然是基層市民。

黃台之瓜,何堪再摘。今時今日的香港,經濟與民生問題千頭萬緒,房屋、教育、醫療等固然一籌莫展,人口老化更是迫在眉睫,全民退休保障計劃爭拗多年,至今依然無影無蹤,政客為甚麼不去關心呢?為甚麼不做點實事呢?難道終日吵吵鬧鬧,就可以安民紓困?當香港在政治泥沼中內鬥內耗的時候,周邊地區正以一日千里的速度向前發展,上海更是雄心勃勃,要在二○二○年基本打造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及航運中心。香港繼續自暴自棄,遲早被競爭對手拋離,徹底邊緣化。

說到底,香港要重新上路,需要穩定的社會環境,如果反對派不放棄全面不合作運動,一切都無從談起。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