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二十個月,政改引發社會躁動,虛耗大量社會元氣及政府的能量。未來日子,不論行政長官以何種方法選出,要推動社會向前,政府必須推行有充分討論的政策。若要繼續步向普選,政治及政策更是不可偏廢。只可惜,有興趣客觀議論政策的媒體或年輕人已愈來愈少。

行政長官辦公室近日刊出《本屆政府上任第三年施政匯報》,分為十個政策範疇,列出近一百五十項政府的工作進度。網上幾近零討論,就算傳統電子媒體略有評論,也帶點挖苦味道,譬如反諷為何將「香港花卉展覽入場人次打破紀錄」也列入施政成績表中。客觀地看《匯報》,花卉展覽是包括在「文康及市政」範疇,當中包括十五小項,首項是香港運動員屢創佳積,花卉展覽只是其中一項。傳媒有言論自由,不過,如「曾俊華的偶像」蜘蛛俠名言:「能力愈大,責任愈大」,媒體掌握權力,它採用的新聞材料,一字一詞,都直接影響到接收群眾的感覺。責難是十分容易,但大家都有責任帶領公眾思考政策內容,譬如房屋供應、運輸基建、貧窮線等,必定比評論花卉展覽更有討論價值。我們要步向普選,就要盡量避免以管窺豹,大家要一起客觀地思考政策。

回歸政策,《施政匯報》令人失望的,是對青年參與政治及政策幾乎是零着墨。青年對參與公共事務的期望愈來愈高,在梁振英的《競選政綱》中說的「提供實習、就業、創業機會」雖略見進度,但他放在最高排位的兩項:「制訂青年發展政策綱領」卻未有提綱挈領,「加強與青年人溝通」卻是溝而未通。期望政府盡快出招之餘,青年群眾不如直接建議,青年可以如何有效地參與政府體制,一齊拆掂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