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畫餅充飢是指用虛假的事物來自我安慰,對解決現實問題一點也沒有幫助。港府正是以這種手法處理房屋問題,明知建屋進度嚴重滯後,不是盡力找尋土地,反而一味以高大空的目標虛應民意,根本是自欺欺人。

今屆政府上場以來,一直將房屋問題列為重中之重,信誓旦旦解決無殼蝸牛之苦,去年更公布長遠房屋策略目標,揚言十年內興建四十八萬個單位,公營房屋佔二十九萬個,其中公屋佔二十萬個,資助房屋佔九萬個。可惜,港府講就天下無敵,做就有心無力,現實中的建屋藍圖千瘡百孔,能否達到目標實屬一大疑問。根據日前公布的施政匯報,未來五年的私人房屋供應量尚算達標,但公營房屋卻相差甚遠,其中公屋每年平均只能供應一萬五千多個,距離平均二萬個目標尚欠四千多個,資助房屋的缺口更逾五千個。房委會承認,目前找到的土地只夠建二十萬五千個單位,當局會繼續努力找地云云。

其實,當局近年已不斷聲稱努力找地,然而建屋進度不僅未能追上目標,缺口反而愈拉愈闊,十年房屋大計究竟有多大機會落實,不言而喻。事實上,港府闢地建屋舉步維艱,現時要達標已是困難重重,以後要加大供應追回進度更是癡人說夢。當局與其打腫臉死撐能夠完成目標,不如面對現實承認力有不逮。正所謂,希望愈大,失望愈大。如果當局繼續欺人自欺,不但會導致規劃失焦,更會給予市民過分期望,將來期票一旦落空,勢必觸發更大民怨,招來更多批評,製造更大危機,這不是很愚蠢嗎?

房屋死結難解,結果是市民居住環境不斷惡化,劏房遍地開花,租金不斷上漲,成為基層難以承受之重。一項調查顯示,劏房家庭平均要用四成收入交租,比長策會前年公布的兩成九更高,而人均居住面積則只有不到五十平方呎,少了二十平方呎,如果不計一人家庭,人均居住面積更少到只有二十多呎,連轉身都不容易。在香港這個富裕城市,港府肥到連襪也着不到,市民的住屋竟然小得跟豬欄沒兩樣,這何只是港人的悲哀,更是港府的恥辱。當局聲稱明年私人房屋供應量達標兩萬個,一副志得意滿的樣子,其實相對市場上的龐大需求,每年兩萬個單位供應不過是杯水車薪而已。尤其是樓價及租金高不可攀,公屋又供不應求,無殼蝸牛根本沒有選擇,只能蝸居在愈來愈細的劏房之中。

說到底,房屋問題落到尾大不掉的局面,都是港府無能之過。香港並非沒有土地,而是有地動不得或不願動,別的不說,只要將那些供權貴享用的私人會所地皮收回,已可興建大量房屋,安置大量無殼蝸牛,可惜當局藉口多多,無所作為,令人失望。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房屋問題日益惡化,已經不僅是施政無能的問題,更是民怨累積的源頭,港府再不釜底抽薪,破解困局,遲早自食惡果,後悔莫及。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