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指,大腸菌群(Coliform)是一類細菌的總稱,與公眾常聽的大腸桿菌(E.Coli)有一定分別。前者有機會來自人類或動物糞便,但亦有機會源於環境,後者則只可能來自糞便。大腸菌群主要用作反映衞生狀況的指標,若在食水中找到,則代表水質「唔夠乾淨」;若屬可釋放毒素的品種,更可致腸胃炎、屙血,嚴重情況甚至可致命。

蔡太(右)認為國泰應該作出通知,由自己決定應否用機上的食水。

嚴重可致命

何栢良指,大腸菌群對人類危害性較低,但有機會令長者、孕婦、幼童及體弱者腸胃不適。世界衞生組織(WHO)規定飲用水的大腸桿菌含量為「零容忍」,但對大腸菌群含量則無硬性指標,不過,對於預先包裝的食物及飲品,則有不同的可容忍上限,例如據本港食物安全中心標準,所有樽裝水包括礦泉水,均不應驗出大腸菌群。

香港感染及傳染病醫學會代表曾德賢指出,按照世衞標準,食水的大腸菌群少於十個至九十個之間屬中度風險,須將水煮滾才可飲用,也不宜用作洗面或刷牙。若接觸到可釋放毒素的品種,有機會進入腸道引致腸胃炎甚至屙血,嚴重可致命。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