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淑霞報道】一間小型私營老人院,體現人情冷暖。大角咀的主恩堂敬老之家,由八十五歲的李武凡牧師坐鎮主持逾二十年,收容貧困及無依無靠的長者,多年來憑良心、講情義「撐起呢頭家」,惟院內宿位供過於求,財困日久,幸獲善心業主免息賒租逾年,累計三十多萬元,又得熱心港人響應網上號召,捐贈糧食、日用品等物資,早前院舍續牌,需更換水電及防火設備等,幸獲各方善心人捐款約五十萬元,捱過難關。李牧師坦言不勝感激,但對於老人院未來,則表現惆悵,不諱言「行善最樂,有生之年都會繼續做,只係希望大家唔好再標籤呢度做乞兒館!」

李牧師年事雖高,但從未言休,多年來仍堅持憑良心、講情義撐起敬老之家。

敬老之家設有約五十個床位,尚有空缺。

港人愛心滿載,不時上門贈送物資,令敬老之家的物資堆積如山。

佔地三千多呎的主恩堂敬老之家,是一所私營院舍,由李牧師於九十年代創辦,一直秉承「有求必應、生養死葬」的宗旨營運,除了不收有吸毒習慣的長者外,其餘身份背景都無任歡迎,院內大多數「老友記」有兒有女,身體壯健,但不乏無家老人。現時院內住有約二十六名長者,僅佔院內床位約一半,與高峰時全院爆滿則有天淵之別。

收露宿者「趕客」

李牧師坦言,院友數量不足與敬老之家收容露宿拾荒者的「牌頭」有關,嚇怕不少港人外,亦令他們打消讓父母入住敬老之家的念頭,「但你諗深一層,其實露宿長者沖乾淨涼之後,其實咪又係普通老人家一個!」他強調院內設施齊備、衞生良好,促外間勿以「有色眼鏡」對待露宿長者。

他又指,一直拒絕將敬老之家轉型為資助或買位院舍,就是擔心收容院友時會備受限制,與「有求必應」精神背道而馳,故寧願自負盈虧經營,但院友數量長期不足,加上人工、燈油火蠟「無得慳」,遂令敬老之家財政緊絀,大半年前更開始入不敷支,月蝕數萬元。

促外界勿標籤

劉姓業主得悉老人院窘況後,答允免息賒租,早前更有網民於互聯網發起物資捐贈活動,消息再經WhatsApp轉發,令不少港人聞風而至,每逢周末起碼有十個團體「一包二包」前往探訪,所籌得的白米、乾糧、被鋪及棉襖,堆積如山猶如「上倉」,足見港人其實愛心滿載。

敬老之家每兩年需續牌一次,社會褔利署要求院內改善水電防火設備,以符合牌照標準,但「大執位」需花費約五十萬元,一度為集資苦惱,幸有善心人捐款始解困。

李牧師現開始籌備感恩會,將邀請公眾參觀老人院,冀讓外界改觀,勿再標籤他們。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