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季節臨近,學生緊張,家長更緊張。有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醫生表示,學童擔心考試有未知之數、與他人比較,甚至將成績與個人價值畫上等號,隨時引發考試焦慮,出現呼吸急促、手震、腸胃不適及緊張煩躁等徵狀。有家長發現六年級兒子臨近考試就發脾氣扯頭髮、手,求醫始發現他恐懼分數不理想,影響升中「冇面見人」,並要求父母限制自己溫習期間只有十分鐘休息。臨床心理學家指,學生與家長均需接受考試帶來的壓力,應轉化成動力,方可實踐溫習大計。

李明沖(右)及劉澤俊建議家長及學童正確面對考試壓力,將其轉化為動力,並尋找合適的溫習方法。

學生面對考試壓力,若處理不當有機會引發煩躁,手震等焦慮病徵。(資料圖片)

大埔那打素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副顧問醫生李明沖指,本港約十分之一兒童有焦慮問題,若本身已有情緒病的患者,當中三成會同時有焦慮。他留意到每逢十至十一月或五至六月,因考試焦慮而覆診的病童較多,且覆診較頻密,當中以中學生及女孩居多,大部分因太着重成績及家人期望,出現假設性的擔憂思想,例如擔心考題太難,甚至已想到失敗會遭恥笑、令父母失望等,繼而失眠、難集中精神、逃避考試或不願上學,經常強烈自責,對未來失去希望。

專家建議調整溫習方法

李明沖曾遇過一名本身患過度活躍症的小六男生,父母留意到兒子從小五起考試狀態每況愈下故求醫,又投訴孩子不集中精神、暴躁,父母曾嘗試以金錢及「打機」作獎勵不果;兒子因怕分數不理想連累選校、令父母失望,更趨逃避,產生負面想法:「唔想讀!唔想面對!點解生我出嚟?」他又見過中三男孩考試期間常因緊張而腸胃敏感,考試期間滿腦憂慮「考考吓去廁所畀人笑」,浪費不少答題時間;亦見過七歲的「完美主義者」因怕考試失敗而失眠。醫生一般會向父母了解孩子的壓力來源,調整溫習方法後便可回復正常。

臨床心理學家劉澤俊表示,學童面對考試有焦慮、緊張屬正常反應,較常見是兒童會以分數標籤個人價值。他指最重要是認清壓力源頭,將其化為動力,考試前父母亦應給予鼓勵:「唔係考幾多分就好,係盡力就好。」考試當日可重溫精要筆記,並進行腹式呼吸,切忌被其他考生加紙作答、伏低睡覺等「假動作」影響,專注做好自己;考試後可重新投入喜好,或以小禮物獎勵自己。

應付考試焦慮及壓力秘訣

考試前

1. 接受焦慮、緊張及壓力是正常反應

2. 溫習期間有較頻密的簡短十分鐘休息,比一、兩次長時間休息更有效率

3. 預備簡而精的筆記,方便考試前溫習重點

4. 一定要食早餐補充腦部營養

考試當天

1. 預早食早餐、到達試場及去洗手間

2. 做好自己,遠離危言聳聽

3. 先寫下「識答」的部分,盡量得分,亦有助記起其餘部分

4. 預留時間覆核答卷

考試後

1. 考試結果已成定局,可重新投入喜愛的活動

2. 休息下來,或獎勵自己

資料來源:大埔那打素醫院臨床心理學家劉澤俊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