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服務員因不滿津貼遭資方削減,昨舉行示威,要求資方回應訴求,亦不排除將行動升級,甚至罷工。近年,航空業界工潮不時發生,不少港人擔心一旦發生罷工,外遊受阻,旅遊業亦會受挫。不過,勞工若然不展開工業行動,權益或會不保,資方獨大的局面蔓延各行各業,其他「打工仔」能否獨善其身?

顧問老師:歐陽凱琳

Q:為何航空業工會較其他工會進取?

A:由於航空業職工較為專業,可取代性低,因此有較大議價能力,故航空業工會較一般工會強硬。此外,工會展開行動必須有資金及高動員能力,而航空業職工薪酬較高,亦令工會有較多資金及力量,與僱主談判。

Q:工人權益與社會利益如何取捨?

A:罷工是勞資談判的籌碼,罷工對公眾影響愈大,勞方籌碼則愈大。不過,本港有別於歐美支持工運的風氣,本港社會對罷工忍耐性低,公眾較為關注自身利益及社會穩定,而非某行業工人權益,因此本港工業行動一般趨向溫和,而國泰勞方代表亦表明不希望影響旅客,避免承受輿論壓力。

延伸思考

1.航空工潮恒常化對社會有何影響?

A:航空業屬運輸交通系統,直接影響旅客、旅遊業及物流業運作。另外,本港缺乏製造業,大部分商品透過運輸來港,物流業若受航空罷工影響,貨物運輸受阻,本港零售業亦會受到波及。不過,本港工運溫和,罷工一般僅為口號,用作談判籌碼。

2.罷工外還有方法解決勞資糾紛嗎?

A:勞資關係上,資方具控制權,而自由市場中資方必然想盡辦法壓低成本,包括削減勞工的薪金福利。因此,罷工及按章工作等行動,成為勞方反抗資方的唯一工具。倘若勞方無法執行一致性的工業行動,未能影響公司運作,則缺乏談判籌碼,造成資方獨大,勞方受到壓迫的局面。

3.政府在勞資糾紛中有何角色?

A:自由市場中,政府一般不會干涉勞資糾紛,除非勞資糾紛將會影響社會運作及公眾利益,如巴士司機罷工。即使政府介入,一般只會擔當調停角色,不可偏幫任何一方,協助雙方談判。例如碼頭工人工潮中,初時政府並未有介入,後來受到輿論壓力,才介入事件。不過,勞資雙方談判未能得出結果,事件可交由勞資審裁處審理。

聯絡電郵:studies@on.cc

答案請瀏覽網上專頁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昔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