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的深圳最近風頭甚勁,先是廣東社科院發布《二○一四年廣東省現代化進程》測評結果,廣州總分首次輸給深圳。而根據今年首季度兩地的發展速度,深圳GDP年內超越廣州幾乎板上釘釘。這意味着,一直以來所謂「北上廣深」一線城市的說法,即將要變成「北上深廣」。

但深圳的好事還未完,日前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等發布的《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No.13》顯示,深圳首次取代香港,從過去連續兩年的第二位,上升至綜合競爭力榜首位置,而廣州則排名第五位。這意味着,深圳不但一舉將廣州甩在了身後,還連帶着超越了香港。

一年兩超車,一年雙輝煌,深圳寫就的這頁歷史,改寫的不僅是一線城市已有的順位,還變換了廣東和珠三角經濟的火車頭,更重要的是,在港深關係上,深圳再也不是過去那個香港一手扯大的小弟弟,而今它已長大成人,玉樹臨風,風度翩翩,勢頭蓋過了身為兄長的香港。

深圳的榮光,正是當下香港的尷尬。儘管香港還保留着可持續競爭力的優勢,儘管香港獨特的地位和體制上的優勢仍不可企及,但它「守成有餘,創新不足」的已有格局,至少會在相當長時間內掣肘社會經濟發展。同時,香港政爭導致的內耗,更非一朝一夕可以減少、可以剪除。可以說,香港被深圳超過以及香港的衰落,只是早晚的必然之事。至於為何恰好在內耗最嚴重的一四年香港被深圳超過,唯一的解釋,借用網絡一句話,「不作死就不會死」。

面對深圳的成功,香港更需要深刻反思。深圳成功經驗萬千條,最根本的就是兩條:一是海納百川包容天下,二是咬定科技發展不放鬆。曾幾何時,香港也是胸懷天下,也誓言要大力發展高科技,可如今呢?

政治不能當飯吃,紛爭只能增加內耗,香港當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