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隨着中國經濟蓬勃發展,不斷加快開放步伐,尤其是自貿區遍地開花,更是形成百花齊放、千帆並舉的局面。反觀香港故步自封,停滯不前,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廣東自貿區上月揭牌,昨日在香港舉行政策宣講會。作為東道主的特首梁振英聲稱廣東自貿區是本港工商專業界未來二十至三十年的新舞台,又以八十年代末港人北上投資為例,說香港不會因為自貿區的出現而「空心化」,反而可壯大體外經濟。廣東省官員亦向港人派定心丸,指自貿區是粵港澳合作新模式,可以為投資者帶來商機與回報,港商更可先飲「頭啖湯」。

沒錯,香港經濟一潭死水,的確需要新的發展舞台,而廣東自貿區被視為廣東省經濟發展推動器,確實有機會為投資者帶來商機與回報。然而對於香港來說,內地自貿區風起雲湧,究竟是福是禍,是機遇是危機,仍有待時間證明。事實上,隨着內地不斷開放門戶,逐漸與國際接軌,香港的橋樑及窗口角色逐步褪色,即使暫時未見空心化,亦已陷於邊緣化危機,若說自貿區的誕生對香港有百利而無一害,不過是自欺欺人而已。

此一時,彼一時。香港過去之所以能夠在內地改革開放過程中受惠,尤其是能夠在珠三角地區以「前店後廠」模式殺出一條生路,皆因內地經濟還未發展成熟,需要依賴香港的資金、人才、經驗和國際網絡。然而時移勢易,內地經濟發展一日千里,如今要資金有資金,要人才有人才,要市場有市場,如果自貿區試驗成功,還需要香港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內地迅速崛起,香港若能抓住機遇,固然可以搭上經濟順風車,但若昧於形勢,只能被時代洪流淘汰。

說到底,香港所有危機都是自己造成。香港擁有健全法制,市場成熟,國際網絡完善,加上基建設施完備,社會相對廉潔安定,如果能夠發憤圖強,開拓商機,不愁沒有出路。可惜港府不思進取,一味吃老本,令香港競爭力不斷後退,邊緣化危機日甚一日。近年不同國際機構研究報告均指出,香港經濟結構單薄,產業空洞,以致經濟增長乏力,面對這種困局,當局做過甚麼實質工作改善呢?香港就如龜兔賽跑中的懶兔一樣,不斷被周邊城市趕過,歸根究柢,不是人家跑得特別快,而是香港原地踏步,自甘沉淪。

最不堪的是,香港陷入衰落,整個社會不是同舟共濟,反而繼續在政治爭拗中內鬥內耗。最近港府高官分頭外訪,到處取經,包括了解歐美國家發展創新科技的經驗,無疑用心良苦,問題是,在反對派阻撓之下,港府施政備受掣肘,連成立創科局的計劃也一再受阻,取經又有甚麼意義呢?

成語「鷸蚌相爭、漁人得利」的故事正在現實世界中上演。香港陷於政治泥沼無法自拔,行政立法爭鬥不休,互拖後腿,議會空轉,施政癱瘓,結果令競爭對手得利,香港淪為最大輸家。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