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衣業在本港歷史上曾寫下輝煌一頁,香港歷史研究學者鄭寶鴻解釋,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製衣業蓬勃,土瓜灣一帶如馬頭圍道和木廠街等製衣廠林立,紅磡一帶非製衣業的核心位置,但亦會連帶衍生服裝配飾等批發、零售業,令紅磡成為工業和貿易重鎮。

「成個生活模式轉變,呢種舖頭自然會被淘汰。」鄧家宙表示,現今港人生活較富庶,對於衣飾等必需品,「爛咗就掉,好少會整」,因而對配件維修需求減少。另外,當時荔枝角延至深水埗的碼頭成為重要的交通樞紐,加上聚集效應,令現時鈕扣、珠飾和絲帶等配飾的店舖依然可以在該區屹立不倒。

香港理工大學紡織及製衣學系助理教授葉曉雲稱,大部分學生設計服裝前通常會去深水埗「尋寶」,因為店舖集中,款式多,她建議楊仔不妨購入多些特別款式,加上位置便利理大學生,可吸引他們前來選購。另外,葉認為楊仔可嘗試把手作飾物出售於不同平台,如臨時攤檔和手作市集,另闢出路。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