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個兒子,他昨天剛買了名貴跑車,今天又租下山頂豪宅,明天還要去一趟環遊世界,你問他為何能一擲千金?他說是因為剛找到一份好工作,明年便能上任了。他如是說,你會再追問詳情嗎?

一定會吧。在這個年頭,月薪三萬元已算是不錯的工作,兒子口中的所謂「好工」,究竟能月入多少?如果在三十萬元以下的,也斷不能如此消費;假如實際月薪只得五萬元,你就必得阻止他這種潑水式的用錢方法了。

一般人在其他事情上還能有點理智,但一涉及投資事務,就往往變得昏頭昏腦,例如上世紀九十年代尾,某公司的股票被炒到天價,市盈率高達一百多倍,當時不少財經演員還鼓勵小投資者大力「掃貨」,問其原因,說是該公司剛獲批發展數碼港,前景走俏,故可看高一線云云。

後來該公司確實發展了數碼港,也獲得了利潤,但股價卻跌剩高位時的數十分之一,情況慘不忍睹。為何公司能有好發展,股價仍會大瀉,而且價格還要在低位一待十多年?那是因為即使公司盈利良好,但這等利潤根本支撐不了過分炒高的股價,情形就如月薪五萬元雖然不錯,但想過富豪般的生活,那是絕對應付不來的。過分消費會讓人破產,過分炒高的股價就必定「爆煲」,道理是一樣的。

近日,有財經演員隨便拋出「北水南下」概念,就叫人盲搶券商股;吹噓「一帶一路」政策,就鼓勵人們狂掃基建股。可憐不少股民不知就裏,紛紛不問價追入,大戶當然笑逐顏開,可以不慌不忙地將手上的高價貨分批在市場派發,搶到的股民還以為「得米」,卻不知大禍已悄然臨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