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裂主要影響控制下肢及排尿的神經線,而小便失禁是常見徵狀。然而,由於初生嬰兒根本未懂得控制排尿,所以不易察覺;正因為患童未必有明顯的功能障礙,故隱蔽式個案或要較遲才被診斷,屆時神經線可能已受到較嚴重的破壞,即使接受治療也未必能使功能恢復正常。

患有隱蔽式脊柱裂的幼兒,出生時可能有大小腳、小便括約肌功能不佳等情況,惟不算明顯。不過,隨着患童日漸長大,問題便會慢慢浮現及加劇。原因是神經線的生長速度追不上身體變高,當身體長高一尺時,神經線卻不會隨之而長一尺,但神經線另一端又與皮膚連着,導致神經線被牽引拉扯,情況就如一條不斷拉緊的橡筋一樣,中樞神經因而變得鬆散,而且缺乏保護,容易受壓和震盪力的破壞,各種徵狀也會慢慢浮現及惡化。

由於神經線長期被牽拉住,導致腳踝肌肉繃緊,形成走路時「腳踭唔掂地」的情況,又或是腳趾彎曲形成「鷹爪腳」;而小便的功能也因為括約肌神經受損而持續欠佳,到五、六歲依然會瀨尿,甚至會持續影響日後的泌尿功能。另外,神經線會因身高持續發展而更為繃緊,患者彎腰或轉身時就會扯到中樞神經而引起不適。

過去以X光檢查,未必能夠準確診斷脊柱裂的個案,現在則可以利用磁力共振檢查,清楚分辨骨骼、軟骨和神經線等等組織,令醫生能夠診斷病人是否有脊柱裂。一般來說,脊柱裂需要以手術處理中樞神經的黏連問題,而愈遲做神經線受到破壞愈嚴重,引起的功能問題也難以逆轉。詳情下期再述。

神經外科專科醫生 方道生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