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競爭力節節後退,市民生活質素每況愈下,空氣污染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港府治污無方,一味掩人耳目,導致問題更加惡化,這不僅是不負責任,簡直是草菅人命。

香港大學醫學院進行亞洲首個微細粒子(PM2.5)對人體健康影響研究,發現空氣中的微細粒子濃度愈高,死率亡便愈高。具體來說,微細粒子濃度每增加十個單位,自然死亡率便增加一成四、心血管循環系統疾病死亡率增加兩成二、缺血性心臟病死亡率增加四成二、腦血管中風死亡率增加兩成四,可謂殺人於無形。研究團隊認為港府應制訂和實施空氣質素管理政策,減低微細粒子對市民健康的威脅。

毫無疑問,空氣污染已經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一大殺手,尤其香港作為空氣污染最嚴重地區之一,治污工作更是刻不容緩。可惜,歷屆政府眼高手低,縱使信誓旦旦要換回藍天白雲,最終都是無濟於事,空氣質素不僅沒有改善,反而持續惡化。

最諷刺的是,香港空氣質素指標曾沿用二十多年,當局在備受批評之下,年前才制訂新指標,然而只是徒具虛名,尺度不僅遠遠落後於國際標準,甚至比不上內地及第三世界國家。連空氣質素指標也弄虛作假,可見當局根本沒有決心解決問題,難怪當年環保團體建議新指標採用歐盟標準,竟遭前朝政府拒絕,更難怪前特首曾蔭權爵士淪為被「通緝」的「氣候逃犯」。

正因為港府一味粉飾太平,市民健康受威脅而不自知。環保署資料顯示,本港日前出現高空氣污染水平,其中元朗一般空氣監測站的空氣質素健康指數一度升至「10+」的最高數值,健康風險級別達到「嚴重」,反映區內空氣污染情況嚴重;而餘下十四個一般及路邊監測站亦無一例外,全部錄得「高」至「甚高」污染水平。見微知著,環保團體指本港不同地區每年空氣污染超標日數由一百三十五至二百七十九日,顯然不是沒有根據。市民連吸一口新鮮空氣也成為奢望,香港被外國傳媒評為中國第二嚴重空氣污染城市,豈是無因。

眾所周知,空氣污染不僅影響身體健康,而且損害整體競爭力。早前一項關於全球宜居城市報告顯示,香港排名三十三,比去年暴跌十六位,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空氣質素惡劣,程度與北京及印度新德里相同;而新加坡則連續第十六年蟬聯第一位。不怕貨比貨,最怕不識貨,香港競爭力被新加坡愈拋愈遠,政治紛擾固然是主因,空氣污染亦是因素之一,港府一味埋首沙堆,掩人耳目,遲早將整個香港葬送於霧霾之下。

說到底,人的因素第一。造成空氣污染的原因很多,最關鍵的是政府無能,治污不力。今屆政府表面上重視環保,對改善空氣質素動作不少,甚至推出「清新空氣藍圖」及「空氣質素健康指數」,聲稱二○二○年達到新空氣質素指標水平,究竟是有心改善,還是虛與委蛇,不妨拭目以待。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