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曾」害人不淺!本港空氣質素每況愈下,當中的微細懸浮粒子(PM2.5)更是長者殺手。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研究發現,PM2.5的濃度每增加十個單位,長者的自然死亡率便增加一成四、缺血性心臟疾病死亡率則增加四成二,顯示PM2.5足以致命。不論是學術界或環保團體均將矛頭指向政府,負責研究的學者直指政府態度無知,未有向公眾披露空氣污染的後果,需負最大責任;有環團更直斥是因「貪曾」前特首曾蔭權領導的前朝政府「得個講字」,訂立寬鬆的空氣質素指標準則,令排放肆無忌憚,造成嚴重的環境不公義。

本港空氣質素每況愈下,當中的微細懸浮粒子更是長者殺手。

貪曾政府的環保工作「得個講字」,令市民要承受空氣污染加劇的苦果。

李同學

劉同學

葉同學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副教授黃浙明率領研究團隊,完成亞洲首個有關空氣中的微細懸浮粒子(PM2.5)對健康的研究。研究對象為六萬六千八百二十名六十五歲或以上長者,他們分別在一九九八至二○○一年間,參與衞生署長者健康中心的活動及接受訪問。搜集資料後,截至一一年期間,合共有一萬六千四百一十五名參加者已逝世。

研究團隊利用統計模型,調整個人和地區性的混雜因素後,發現每當增加十個單位(以每立方米內含量微克計)的PM2.5濃度時,自然死亡率便增加一成四、心血管循環系統疾病死亡率增加兩成二、缺血性心臟疾病死亡率增加四成二、腦血管中風死亡率增加兩成四,證實PM2.5濃度較高與較高死亡率有關。今次的研究更運用了美國太空總署(NASA)衞星監控的氣溶膠光學厚度(AOD)數據,來推算全港每一乘一公里方格土地面積範圍內空氣中的PM2.5濃度,再將參與者的住址經地圖編碼,得出接受研究的長者的居所位置暴露於PM2.5的程度。

政府無知 犧牲市民健康

黃浙明批評政府未有詳細向大眾披露高排放的代價,需負最大責任。黃坦言,世界上所有問責國家或城市,都會將市民的健康放在首位,亦會教育大眾明白環保能源背後需付出的社會成本,但本港當局卻未有帶頭游說大眾,如減少用電、大規模發展環保能源等,「政府無知,白白犧牲市民健康。」黃又稱,歐洲二十二個城市一直攜手進行空氣污染研究,更有國家已做到零排放,相反本港全不重視,「我個研究都係英國畀錢做」。

前公立醫院心臟醫生協會主席譚劍明指出,空氣污染和心臟病互相影響,由於PM2.5和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會影響血液含氧量,刺激呼吸系統,令心臟負荷加劇,增加病發風險,每年三至四月潮濕、空氣不流通的季節,病人會較平日多。

政府不能坐視

李同學 中六學生

「九龍區空氣污染特別嚴重,有時行過馬路遇上排放廢氣汽車駛過,會退後幾步避開,如果政府肯立法規管空氣質素當然好!」

劉同學 大專生

「目前空氣污染問題嚴重,與健康息息相關,有可能會帶來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當局應該重視。」

葉同學 中大三年級生

「香港嘅藍天同外國嘅藍天差好遠,都擔心空氣污染會影響健康!」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