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簽多行」改為「一周一行」,能否打擊水貨活動仍是未知之數,但連日來因水貨客作最後衝刺而逼爆口岸,導致亂象叢生,則是擺在眼前的事實。更令人擔心的是,新政策對旅遊業的影響可能一段時間後才能浮現,本港經濟前景勢必蒙上陰影。

昨日是一周一行實施後首個周末,水貨客蜂擁來港掃貨,大篋小篋逼爆深圳灣口岸及附近巴士站。本地居民投訴,輪候過關足足等了一個多小時,上班「遲大到」,場面前所未見,擔心以後每逢周末會不斷重演。事實上,類似亂象亦發生在其他口岸。本報日前直擊報道,港鐵落馬洲站淪為水貨客分貨場,附近巴士站一帶堆滿大量紙皮箱,面積達半個籃球場,猶如垃圾山,不僅造成環境衞生問題,而且阻塞交通,令居民不勝其煩。

誠然,每項政策轉變之初,難免會出現混亂,尤其是一簽多行舊證仍然有效,水貨集團把握最後機會來港掃貨,出現亂象乃意料中事。然而,正因為這些亂象都是預期之內,當局更加應該早作部署,防患未然,將後遺症減至最低。正所謂,民生無小事,別以為這些問題只屬短暫性質。以落馬洲站的水貨亂象為例,由於紙箱堆積加上人流激增,造成嚴重堵塞,落馬洲關卡曾有載滿跨境學童的過境巴士被迫切線進入管制站,險象環生。再說,實施一周一行目的是打擊水貨活動,如今水貨亂象更加猖獗、更加擾民,不是弄巧反拙嗎?

當然,水貨亂象也許只是短暫的,一周一行對旅遊業以至整體經濟的長遠影響才是最令人擔心的問題。有學者聲稱,新政策估計令訪港旅客跌兩成,經濟損失大約一百億元,失業率微升零點零三個百分點,約一千二百人失業,影響不算嚴重。這未免過分樂觀,從宏觀數字來說,一百幾十億元的經濟損失和些微失業率上升,或許沒有太大影響,但不要忘記,旅遊和零售等行業是基層勞工密集的行業,一旦相關行業持續不景氣,出現倒閉及裁員潮,不僅基層市民首當其衝,也勢必影響整個社會的安定。有立法會議員警告,由於內地旅客持續減少,酒店業三月份收入急跌兩成,若消費層面廣的過夜旅客進一步下降,隨時引發漣漪效應,連其他行業也會逐一淪陷。

最諷刺的是,面對旅客節節下降的困境,港府還在自欺欺人,聲稱一周一行不是趕客,而是要吸引更多「高增值」旅客。事實上,自新政策出台後,內地居民群情洶湧,批評之聲不絕於耳,有內地網民甚至號召集會,抗議一周一行政策歧視內地人。很明顯,新政策進一步激化兩地矛盾,對本港旅遊業勢必造成長遠的負面影響。香港由「好客之都」淪為「趕客之都」,花得起錢的「高增值旅客」會否選擇來港受氣,不得不令人懷疑。

水貨亂象有盡時,經濟受損最堪憂。當年香港經濟受沙士重挫,有個人遊打救,如今旅遊等相關行業步入寒冬,還有甚麼可以扶持呢?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