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計劃於元朗屏山打造十萬元一個的天價單車泊位,令全城嘩然,環視全港,各部門盲目興建單車停泊處早有迹可尋。本報巡視將軍澳、大埔、港鐵大學站等地方,發現近數年興建的單車停泊處,每處造價動輒數十萬甚至過百萬元,但有停泊處卻距離民居甚遠,又或設於豪宅附近,鮮有人停泊單車,白白浪費公帑外,更令停泊處淪為單車墳場。

將軍澳海濱長廊
建造費:150萬、泊車位:約150個、使用率:約1%
將軍澳大量單車泊位鮮有人使用,如同墓碑墳場。

停泊處位置偏僻,泊位旁大廈被行車橋阻擋。

居民私闢小路需跨欄而過,極為不便。

大埔蝦地下
建造費:50萬、泊車位:逾200個、使用率:約10%
單車停泊數量極少,附近反而泊有多輛電單車。

大學港鐵站
建造費:150萬、泊車位:逾200個、使用率:約約10%
距大學站逾百米的單車停泊處,多部單車「殘骸」掛在鐵架上。

偏僻無用
柯小姐(學生):將啲單車泊位起喺偏僻位置,只會嘥錢。

周太(家庭主婦):好多單車泊位都唔會有人用,改建其他設施仲好。

烈日之下,一百五十一條鐵柱豎立在將軍澳海濱長廊其中一個單車停泊處。停泊處內只有兩部單車,近乎荒廢,與之連接的單車徑雖然人來人往,但記者觀察逾一小時亦無人駛至該處泊車。

該停泊處所在的位置,是使用率低的死因,停泊處三面數百米範圍均無民居,與之相鄰的只有寵物公園及跨灣大橋,一個個閒置單車位如同墓碑墳場。另一面雖貼近一個屋苑,但被高架行車橋阻隔,居民只有在橋下私闢小路,小路更需跨欄而過,極為不便。

車架殘骸有礙觀瞻

經常前來踩單車的陳小姐直指:「平日踩單車入嚟玩,但就唔會揀呢度泊車,點會有人泊完架單車,行成十幾二十分鐘返屋企,呢度仲要整成百幾個單車位,簡直嘥錢。」

而另一個單車停泊處情況同樣荒謬。距港鐵大學站約百米,於車站公廁旁,是區內最大型的單車停泊處,單車泊位逾二百個,但附近並無民居,最近的屋苑距離約三公里,不少乘搭港鐵的乘客都經公共車輛如巴士或小巴接駁而至,鮮有人踩單車,使用率奇低。鐵柱上掛着單車「殘骸」,不少生銹單車被拆去車輪,剩下車架東歪西倒倚在鐵柱上有礙觀瞻,場內只有二十部單車停泊,使用率不足一成。

於村郊地方,鮮有人使用的單車停泊處,更成為電單車免費停車場。大埔其中一個單車停泊處位於近汀角路的蝦地下,設逾二百個單車泊位,只有二十部單車停泊,不少單車車身滿布銹迹,相信長期沒有使用,記者多次到現場視察,都發現該批單車原封不動。另外亦有人將停泊處視作私人用地,堆放不少木板膠箱甚至停泊電單車。

稱季節影響使用量

香港單車資訊網負責人Jacky指,村郊居民多數會將單車泊在住所內,鮮會使用公眾停泊處。他認為問題在於各政府部門閉門造車,雖然單車團體定期跟運輸署等部門見面,但政府為單車停泊處選址時未有諮詢團體,只委託顧問撰寫報告。當團體發現選址出錯為時已晚:「早前政府選大圍交通交匯處興建大量單車泊位,但遠離港鐵站。後來負責官員同意停泊處設喺港鐵站出入口較佳,但由於工程已經展開,拆又嘥錢,結果咪起咗無人用。」

土木工程拓展署發言人指,將軍澳海濱長廊及大埔蝦地下單車停泊處分別於一三年及○六年完工,造價為一百五十萬及五十萬元,而大學站單車停泊處於一二年完成,造價是一百五十萬元。運輸署發言人稱,單車在單車停泊處不能連續停放超過二十四小時,而單車停泊處的使用率會隨着季節、天氣及是否假日而變化。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