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組報道】 近年不少患有認知障礙症的長者,獨自行山時因迷路發生意外,令長者家屬很徬徨。本月初一名患有輕微認知障礙症的患者張貴煌獨自行山失蹤,中途曾與家人用手機通話,惟因手機無電,又沒有定位系統鎖定位置,增加搜索難度,兩日後在港島南區路邊斜坡近半米深處被尋獲,其子透露父親已忘記意外經過,現在仍然留醫。過去有不少患者在郊遊期間出事送命,有關注組織表示,不宜讓患者獨自行山,需先衡量風險,同時認為政府對患者及照顧者支援不足,且欠缺教育宣傳。

張貴煌兒子稱父親現時在瑪麗醫院留醫,情況穩定。

耆智園推出應用程式給予患者可在危急時使用。

患有認知障礙症的張伯送院時面部受傷。(資料圖片)

帶GPS追蹤器方便聯繫 

張貴煌兒子表示,其父一向有獨自行山習慣,出事當日他一直與父親保持聯絡,惟至傍晚父親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並失去聯絡。張指,雖然發生意外,但日後依然會准許父親獨自行山。不過,必定會做足預防措施,例如提醒父親出發前要攜帶定位系統追蹤器,以及在胸前掛上有個人資料的牌仔,一旦迷路,方便路人與他們聯絡。張表示,希望政府對認知障礙症患者和家屬有多點支援,令他們在出事時不會那麼徬徨。

張伯的街坊黃先生表示除了是次意外,亦聽聞過有患上認知障礙症的鄰居行山迷路,最後幸得親人尋回。事實上,去年八月,六旬老翁趙龍武亦在流浮山行山時失蹤,他因手機壞無法求救,更在「黃雨」下只靠飲溪水續命,六日後步行至屯門時獲救。患有糖尿病的趙伯及後需留院觀察他是否患有認知障礙症。

家人「企硬」結伴同行

賽馬會耆智園總監、老人科專科醫生郭志銳表示,早期認知障礙症患者在認知上有缺失;中期自顧能力開始下降;到後期有機會行動不便,有的會吞嚥困難,整個階段最少延至十年。郭指明白照顧者的難處,但在安全和自主上應分輕重,衡量風險,有長者或會為展示「我得」,堅持獨自行山,此處境照顧者有責任「企硬」令對方妥協,需要有同行者才遠足。郭坦言,政府支援不足,令照顧者肩負重擔,如社署提供給長者的日間護理中心,申請者一般需輪候逾一年,並且可能會被派到較遠的中心。社會福利署發言人表示,自二○一一至一二年度起,所有的資助日間護理中心或單位均獲發照顧認知障礙症患者補助金,以便為年長患者提供更適切服務,而在二○一五至一六年度,有關補助金撥款為一千七百六十萬元。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