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戶籍居民「一簽多行」成為歷史,但不代表水貨客問題就此消失,更不代表激進組織不會再鬧事。相反,香港閉門謝客,不僅影響自由港形象,亦進一步加深中港矛盾,隨時弄巧反拙,自食苦果。

「一周一行」打擊水貨的效果受到質疑,並非沒有原因。君不見新措施實施後,水客集團紛紛變陣迎戰,有人以日薪六百元招聘港人水客,有人揚言以更多內地水客每日單次來港,有人甚至計劃利用商務簽證的漏洞避過來港次數限制。港府高調成立跨部門小組研究打擊水貨客措施,看似雷厲風行,其實是姿勢大於實際。眾所周知,香港做水客並不違法,除非攜帶違禁品或超過兩罐奶粉,或者水貨倉庫違反地契,否則港府出師無名,根本無法杜絕水貨活動。

歸根究柢,打擊水貨活動只能寄望內地一方。深圳當局聲稱將會嚴格執行口岸過境條例,包括旅客只能攜帶等值五千元人民幣自用物品,重點監察有前科的水貨客,以及針對性抽查一日過境三次或以上的香港旅客等。沒錯,這些措施若能貫徹始終,或許能減少水貨活動,問題是,內地海關過去對港人攜貨入境一向採取寬鬆政策,檢控個案不多,突然嚴厲執法,必然影響過關效率,對真正旅客造成不便。改革開放前,內地海關以嚴厲著稱,港人過關往往連鞋子也要脫下來檢查,以致經常出現逼爆羅湖橋的場面,難道時光真的要倒流嗎?

出入境方面的麻煩還是小事,損害香港自由港形象才是大問題。自由市場是香港賴以成功的基石,香港已連續二十多年獲得世界最自由經濟體的桂冠,但近年因為中港矛盾惡化,從「限奶令」到「限樓令」再到「限行令」,經濟自由度大打折扣,自由港的大門雖未完全關上,但已是半閉。

最不可思議的是,港府對解決中港矛盾束手無策,一味跟隨激進組織起舞,將所有問題和矛盾推給內地,勢必引起內地居民不滿。事實上,「一周一行」政策一推出,內地居民批評之聲此起彼落,有人指香港仇視國人,有人揚言以後不再來港,有人要求深圳亦要對港人實施「一周一行」,不滿之情可見一斑。香港被列為全球第四、亞洲第一「最不友善城市」,並非沒有原因。近月本港旅遊及零售業步入寒冬,香港不是想辦法招客,反而進一步關上門戶,可謂本末倒置。

最諷刺的是,這邊「一簽多行」剛剛改為「一周一行」,那邊又有人希望將來擴大個人遊城市,吸引「真正旅客」,如意算盤無疑打得很響。問題是,香港懂得揀客,難道內地客不懂得揀地方旅遊嗎?他們會任人呼之即來、揮之即去嗎?

歸根究柢,一切都是港府無能種下的禍根。走水貨本是尋常的貿易活動,在香港已有長期歷史,更被視為基層市民的謀生手段,可惜如今演變成政治風波,加上港府後知後覺,造成如此不堪的局面。說到底,「一周一行」為淵驅魚,損失的只是香港。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