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是清明節,也是蔣介石的忌日。

有好事者找出當年大陸官媒對蔣介石死訊的報道,那是一九七五年的四月六日,當然只有新華社才能發消息。新華社的導語說,「國民黨反動派的頭子、中國人民的公敵蔣介石,四月五日在台灣病死」,然後就開始歷數蔣犯下的各種罪行,將其定義為「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的代表,堅持反共反人民,獨裁賣國。他雙手沾滿了中國革命人民的鮮血」。消息的末尾段落,不忘鼓動台灣軍民「為實現解放台灣、統一祖國作出貢獻」,最後還喊了句口號:「中國人民一定要解放台灣!」

《人民日報》照用新華社電稿,標題用了五個字:「蔣介石死了」。這倒真是惜字如金,立場鮮明,細品這短短五個字,裏面竟然充滿了對「公敵」死去的喜悅感。從來死者為尊為大,不過,在極左思潮橫行、階級鬥爭為綱的時代,這樣的道理篤定講不通。

那麼,台灣媒體對大陸中共領導人的死訊又是如何報道的呢?毛澤東在蔣介石死後第二年的九月九日病逝,且看一段台灣《聯合報》的報道。這則頭版頭條的標題有四行,引題是「禍國殃民,惡貫滿盈」,主題為「匪酋毛澤東死了」,下面兩行副題為「匪黨哀鳴呼籲團結未提繼承人問題,顯示內部四分五裂奪權部署未完成」。

僅僅標題用詞造句已如此臉譜化、政治化、對立化,內容可想而知。

所以,回顧過去,兩岸國共兩黨對立時期,其實彼此半斤對八両,大家都把政治立場放在第一位,意識形態由此高度極端對立。事過境遷快四十年,當下的年輕人當然不會理解這些,更何況二○○五年國共第三次合作,相逢一笑泯了恩仇!眼下兩岸形勢發展遭遇瓶頸,重提這一切是想說,國共和解來之不易,都是中國人,應珍惜當下,放棄政爭,共推統一。這才是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