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國父李光耀逝世,全球各地政商人士不遠千里前往悼念。香港人除了緬懷這位政治強人如何令新加坡由獨立之初面對生存問題的彈丸之地,蛻變為經濟、社會、政治都取得驕人成就的國際都市,也引起對這個東南亞老對手的關注和比較。港星兩城都是地少人多,又是以華人為主的前英國殖民地,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取得驕人的經濟成就,成為亞洲四小龍。新加坡過去一直以香港為競爭對象,筆者早些年訪問新加坡,其公務員表現出強烈的學習和自我提升意識,例如交通部門就明言香港地鐵較先進,要向香港學習。

新加坡的房屋制度則最令港人羨慕,其「組屋」居住超過八成人口,一般家庭居住的組屋面積至少一千平方呎,以相宜價錢售予國民,小部分出租。在政府有力督導建設下,組屋供應是能保證其國民婚後上樓指日可待。國民可以用公積金供樓,令有工作的國民負擔不成問題,組屋成為星人安居樂業的根本。相對港人現時居住面積狹小,面對高昂樓價「上車」困難,上樓大排長龍,最新一期居屋中籤率極低,攪珠結果攪碎不少青年的置業夢,這與新加坡青年結婚就保證可獲組屋真有天壤之別。

一直有不少港人建議倣效新加坡組屋政策,然而香港面積雖然較大,但多為山地和郊野,不易開發,新加坡則多為平原,四成土地是填海所得,而香港近年拓地困難,這正是香港居住密度較高的原因。香港已有固定住屋結構,約五成自置居所並非白紙一張,把房策和住屋結構作大調整談何容易。除了房屋問題,香港在各方面的表現亦明顯落後新加坡,城市發展如逆水行舟,由過去並駕齊驅到現在人家一騎絕塵,值得港人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