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新居屋攪珠已告一段落,但爭議依然不斷,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絕大多數申請者願望落空,一點也不奇怪,令人莫名其妙的是,連抽中頭籌的申請者也只能望樓興嘆,一場歡喜一場空,安居夢碎,實在無奈。

今期居屋總共收到十三萬五千份申請,單是家有長者的申請人便多達六千七百個,遠遠超出今期推出的二千一百多個單位,由於這些家庭可以優先揀樓,其他申請者揀樓的機會可謂極之渺茫,難怪有抽中頭籌的申請者苦笑是「世紀大騙案」。

當局聲稱按以往經驗,並非每期居屋都被有長者家庭買清,其他家庭仍有機會揀樓云云。其實,這不過是自欺欺人而已,家有長者的申請人遠遠超出居屋供應量,即使有人放棄,依然不夠分配,何來單位供其他家庭揀?

家有一老,優先揀樓,關注團體擔心有人濫用機制,長者被「過橋抽板」,顯然不是無的放矢。當前樓市嚴重扭曲,多少人胼手胝足都無法覓得一個安樂窩,「家有長者優先選樓計劃」變成申請居屋的捷徑,難免有人濫用機制。然而,要堵塞漏洞並不容易,因為誰也無法確定申請人日後是否與長者同住。

說來說去還是老問題,房屋供應短缺的困局一日不能解決,居屋爭崩頭的情況便無法改善。房委會重申會研究綠、白表分配比例及設立單身人士配額,讓非公屋人士及單身者有更大機會抽中居屋,出發點不是不好,問題是,在整體供應沒有增加的情況下,不管如何改變綠、白表分配比例或制訂配額,都無濟於事。

其實,與其一味挖東牆補西牆,不如想辦法增加土地及房屋供應,反而更實際。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說,當局委託顧問研究提升食環署轄下街市營運效率,考慮改變部分使用率低的街市用途,包括變身熟食中心等。港府何不因利乘便,索性將閒置的街市改建住宅呢?實際上,食環署街市經營不善,使用率一直偏低,有的甚至到了十室九空的地步,以致連年虧損,審計署已不止一次發表報告批評,奈何至今依然沒有改善。既然如此,將部分空置率高的街市改為興建房屋,不是更符合社會利益嗎?不是比變身熟食中心更有意義嗎?許多公共街市位於黃金地段,在市區土地買少見少的今天,尤其顯得難能可貴,當局一方面絞盡腦汁「寸土必爭」,一方面坐視公共街市長期空置,根本就是捨近求遠,本末倒置。

事實證明,當局經常慨嘆「地從何來」,不過是假命題。本報多次指出,單是收回供少數權貴享用的私人會所土地,便可以興建許多房屋,協助許多無殼蝸牛實現安居夢,可惜當局充耳不聞。

無殼蝸牛望樓嘆,有地不用徒增怨。樓市愈來愈畸形,房屋問題愈來愈嚴重,連抽中居屋的機會亦愈來愈渺茫,如此下去,民怨只會不斷加深,當局再不想辦法化解,終有爆煲的一天。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