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一月份零售數字重挫近一成五,創下沙士後最大跌幅後,二月份則上升近一成五,惟合計今年首兩個月零售額,仍下跌約百分之二。顯而易見,二月份零售好轉並非回春,而是受惠於農曆新年因素。正如學者警告,租金高昂、港元升值、景點乏驚喜,加上中港矛盾惡化,旅遊業走下坡,整體經濟前景堪憂。

香港本土市場細小,旅客消費撐起零售業的半壁江山,零售業的消長,直接影響旅遊業以至整體經濟興衰。政府統計處數字,二月份零售額錄得升幅的依次是超市貨品、藥物、化妝品、食品、酒類、電器等日常生活用品,反觀附加值大的珠寶首飾、鐘錶、名貴禮品等奢侈品銷售持續下挫,其中珠寶類更重挫近兩成。這從另一個側面顯示,訪港旅客消費模式改變,消費能力下跌。

奢侈品消費下跌已有一段時間,有人歸咎於內地厲行反腐敗,這種說法不是沒有道理,但未必是主要原因。須知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一旅遊大國,外遊人次持續上升,總體購買力水漲船高。以日本為例,去年接待中國客急增八成三,單是羊年春節中國客便在日本消費六十億元人民幣,連日式馬桶也被搶購一空。也就是說,反腐敗並沒有影響國人出遊消費的勢頭,只是他們不再以香港為目的地而已。

為甚麼香港對高端旅客失去吸引力呢?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本港旅遊配套設施乏善可陳,來來去去就是那幾個景點,難以引起旅客的持續興趣,反觀周邊地區無不大興土木,而且效率驚人。上海迪士尼樂園即將開幕,一個世界級的大型海洋公園又開始動工興建,預期一七年落成,每年可望吸客六百萬人次。香港有的景點別人也有,而且更大更好;香港沒有的景點,別人照樣有,長此以往,香港憑甚麼吸引旅客?

屋漏偏逢連夜雨。近期全球多國貨幣貶值,與美國掛鈎的港元則不斷升值,在外國購買名牌貨品,比零關稅的香港更加便宜,聰明的消費者自然知道如何選擇。更不堪的是,香港部分酒店在旺季以海鮮價「劏客」,結果只能是為淵驅魚。正如有會展業人士指出,酒店價格是搞手考慮是否在該地舉辦展覽的重要因素,酒店太貴除了嚇走一些中低檔的會展活動,也會影響客人來港消費意欲,直至放棄來港。

在這種情況下,激進勢力又頻頻上演驅蝗、光復鬧劇,後遺症持續湧現,趕走水貨客的同時,亦令真正的旅客望港生畏,旅業人士慨嘆不怕競爭怕示威,並非虛言。春江水寒鴨先知,近期零售概念股遭到投資者拋售,豈是偶然。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昔日的購物天堂一去不復返,令人唏噓,更令人反思。本港產業結構單調,旅遊業堪稱最具活力的支柱產業,旅業步入寒冬,不僅關乎大量基層市民的生計,更直接影響整體經濟。當年港府高官揚言本港會展旅遊業「成就並非膚淺,無懼競爭」,早已淪為笑柄。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