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估香港經濟,最能知優劣的,莫過於與新加坡比較,及至近幾年,新加坡已逐漸拋離香港,新加坡的本地生產總值已非香港可追。過去四年,新加坡經濟增長分別是百分之六點二、三點三、四點四和二點九,而同期香港則是百分之四點八、一點七、二點九和二點三,落後已成「新常態」。

增長低於新加坡的新常態中,香港以往經濟增速罕有連續兩年低於百分之三,然而,由一二年起,香港已連續三年出現低於百分之三的低水平增長。況且,政府預測一五年經濟增長仍低於百分之三,GDP新常態竟是軟着陸,並非好徵兆。

不可忘記的是,香港還抱着高樓價這個計時炸彈。政府連番出辣招不僅未能拆彈,樓價更愈升愈有,意味着向引爆的時機逐步逼近。高樓價爆煲,嚴峻在於震撼是全面的,包括經濟增長、財政收入及財富效應。房地產產業鏈緊縮,一業獨秀的金融勢難以為繼;未擺脫稅基狹窄困擾的財政,勢必因流失來自房地產收入更拮据;房地產跌價引發負財富效應,又挫傷消費意欲,活脫脫一幅沉淪畫圖。

不幸的是,溫水煮蛙,香港未意識到危機,雖然經歷過金融危機、沙士疫症,經濟都沒有被摧毀,但應當警覺,危機也像病毒變種,新的危機總比舊的兇險。港人不但未團結起來應對經濟危難,反而深陷政爭撕裂人群,不停釀造危機催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