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災難沒完沒了,民以食為安早已淪為民以食為憂,最不堪的是,次次發生食安危機,次次都是由外地率先揭發,港府食安官僚則例牌後知後覺,賊過興兵。港府管治無能,由此可見一斑。

繼港產坑渠油原料禍害兩岸三地,一批在本港加工、出口澳門的煙三文魚又被發現受李斯特菌污染。對於再次有食品出事,本港食安中心如在夢中,直至澳門當局日前通報才急急補鑊,前往涉事廠房視察並聯絡有關零售商,但至今未有發現,所謂跟進調查純屬裝模作樣。反而有多家大型超市確認有售,並稱已經下架。問題是,有多少相關食品被市民食落肚,根本無人能知。

李斯特菌令人聞而生畏,對胎兒、初生嬰兒、長者以及免疫力較低人士等高危人群殺傷力極大,可導致嚴重併發症甚至死亡,孕婦感染更會導致胎兒流產、死胎以及初生嬰兒腦膜炎等。雖說高溫可殺菌,但市民進食煙三文魚,一般不會加熱,大大增加受感染風險。更令人無法接受的是,事件發生後,當局選擇性發布資訊,僅公布製造商名稱,而對品牌名稱、分銷流向等一概語焉不詳,不管是有意秘而不宣,還是根本不掌握情況,都是失職。有立法會議員批評港府剝奪公眾知情權,後果可大可小,一語中的。

表面上,香港有食物安全中心負責監察食品安全,可惜食安中心名不副實,形同虛設。這些年來,蘇丹紅鴨蛋、龍口毒粉絲、孔雀石綠水產、毒奶粉等食安危機無窮無盡,有哪一次是港府查出來的呢?去年在兩岸三地鬧得人心惶惶的強冠坑渠油事件,最先在台灣爆發,當時港府一副事不關己的態度,詎料後來被揭發原來香港才是毒油主要來源地;再如麥當勞過期肉醜聞,最初也是在上海爆發,港府不但例牌否認入口,還一度替快餐店說話,儼然企業代言人,結果謊言被揭穿,令當局誠信蕩然,形象掃地。

諷刺的是,檢測及認證是本港所謂六大優勢產業之一,偏偏有毒食品賣通街,「食安中心」淪為「食不安中心」,叫人情何以堪。今次煙三文魚事件,澳門查得出,香港卻查不出,這不是偶然的,而是官僚胡混度日的必然結果。有人建議不如乾脆將食安中心關閉,將相關工作外判給澳門當局,雖然是笑話,卻如實反映了市民的不滿。

都說民生無小事,何況食品安全關乎生命健康,再怎麼強調都不過分。事實再次證明,港府在食品監管及追蹤機制上漏洞百出,儘管早前檢討食安法例,提出多項建議,但眾所周知,世不患無法,而患無必行之法,如果不加強巡查及監管,不加強違規懲罰,不實施問責制度,法例再完善也是枉然。

說到底,人的因素第一。港府連食安問題都管不好,何德何能處理更麻煩更複雜的政改大事呢?可以斷言,港產官僚胡混度日、敷衍塞責的病根一天不除,食以安為先只能是個遙不可及的夢想。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