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曾的案子調查了三年多,一天不結案,一天不公布處理結果,就會成為立法會議員、社會輿論追問的對象,廉政公署、律政司就要接受「質詢」。日前,律政司司長袁國強又被議員追問,他再次表示,調查已經進入「最後階段」,「好快會有決定」。議員追問「最後階段」是甚麼意思?是否指今年夏天或暑假前?袁司長未能回答。

類似「快有決定」的說法,香江公眾已經聽了好幾次,而且相隔時間頗久。「快有決定」實際上是「慢慢決定」。不過,廉署調查前行政長官涉嫌貪腐,這也是歷史第一次,人們似乎也能「諒解」箇中也許有些「不便」和「阻礙」之處。一般情況下,輿論會從「政治」因素、「官場」角度猜測問題。貪曾的前特首身份畢竟相當敏感,尤其是他乃朝廷任命,他的貪腐之事又和內地政商人物有扯不清的關係,有些「深厚背景」,調查到一定程度時,朝廷會不會「插手」?內地官場會否有人設置阻力?若真是這樣,調查三年未有結果,也不出奇。

然而,在第五代反貪腐、打老虎雷厲風行、戰果纍纍、意志堅決、不設禁區、上不封頂的大背景下,人們又會覺得貪曾的案子朝廷不會「有人包庇」,說句不好聽的,貪曾根本不夠資格「被人包庇」,只須調查清楚,依法辦事可也,揸正嚟做可也。

廉政專員白韞六則表示,不少案件需要海外取證,尤其是涉及海外流動資金,調查單位需赴外地銀行調查,因此涉時較長,複雜性亦較高。這番話對貪曾案似可解讀出不少東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