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談談爸爸的角色,講兩個有關爸爸的故事。

從前西方有個航海家,率領船隊去過很多國家,闖蕩了三四年,在交通不發達的那些年,他的經歷讓鄉里又羨又妒!

這位成功的「領航員」回家之後,把所見所聞寫成了書,不過他的序章,卻向兒子致歉。原來他啟航時,兒子才半歲,當他榮歸家鄉之時,親友夾道歡迎,唯獨是他的兒子,卻把他看成陌生人。他說:「我第一個就想擁抱兒子,他卻避開我,在我心裏,這比我旅途上吃的苦更苦。」

>兒子的領航員

另一個故事,主角是偉人達文西的爸爸。小達文西上課時,偷偷畫了老師的肖像,給老師發現了,換來責罰。爸爸回家知道了,就叫兒子給他看看那張圖畫,嘩!竟然畫得維肖維妙,爸爸不但沒有嚴斥兒子,還給了Like。

故事還未完,少年達文西開始反叛,筆下的人都變了妖怪,爸爸依然沒有斥責,反而任由兒子出位,鼓勵他發揮想像力,後來他還把兒子送到佛羅倫斯學藝術,奠定達文西成為曠世畫家和科學家的基礎。

>人生的指南針

我們常笑現代家庭返回了「母系社會」,出席家長會的都是媽媽,真想問問爸爸去了哪兒?不過,眼前的現實是,無論孩子多倚賴媽媽,遇到「嚴肅大事」時,還是想爸爸提供意見和方向,也許嚴父的影像,早已植根在基因!

一點思考

1.達文西爸爸給予兒子的支持,僅止於口頭的讚美?

2.現代爸媽角色模糊,媽媽也可當子女的方向盤嗎?

逢星期二見刊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